成就任何一项事业,仅有概念认知还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得对其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能有一个较为理性的客观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兼具理想型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以徐图前进之。而要想改进农业教育,同样需要精准掌握其现状,找出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这才是一条正确的逻辑思维之路。
首先,章之汶认为政府对于农业教育的重视是非常不够的,也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农业统筹机构,这与农业教育的地位极不相称。“中国农业建设,至今日已达到多方兼程并进之阶段,其成就若以十五年前北京政府所致力者相较,实已超过数十百倍。但就吾国农民之众土地之广农业之重要言,则现时政府所致力者仍属渺乎其小。”[17]
由于中国各地差异甚大,农业教育所涉范围也颇为庞杂,因此,他主张政府在制定规划时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目前现有发展阶段和已有水平,渐进改良,而不能盲目超越,“农业教育,所包广者,一切设施,应根据我国现时代之需要,确定整个政策,然后遵照施行,逐渐推进”。(www.zuozong.com)
其次,聚焦到实施农业教育的主体——农业学校以及作为内部一员的教师而言,章之汶深感农业学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宗旨办法之不正确”[18],即对自身定位的不明晰,导致学校办学目的异常混沌,也就难要求其有更为合理的举措,而不注重专门人才的引进和所承担功课过于驳杂,都最终导致农业学校教师疲于应付讲课,没有多少时间投入相应专题研究,要求教师能有高水平成果涌现几成奢谈。
反之,教师既然都无力谋求职业发展,也将必然影响授课质量。在这方面,章之汶看得很透彻,“师资之良否,与学生毕业时程度,有密切关系,此从事教育者所公认也”[19]。“非于农学各门中每门至少须延聘该门之专家一人,担任教授及研究不可。”[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