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涵养创新精神:重塑人才培养模式

涵养创新精神:重塑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特征。创新精神在实现伟大事业、振兴企业的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总而言之,一个没有开拓创新精神、故步自封的人注定不会成为新时代最好的国企干部;一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抱残守缺的企业注定要品尝失败的苦果。除了制度方面没有形成很好的创新机制之外,也跟我们有些国企干部创新精神不强,甚至没有创新精神直接相关。因此,国企干部有待于涵养创新精神。

涵养创新精神:重塑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12]判断一个国企干部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可以考量以下几点:

第一,是否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特征。

关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说得很清楚。他说:“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独立思考,才能克服教条主义,思想才不会僵化。作为国企干部,他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他就不可能进步,也就做不好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工作。所以,毛泽东同志形象地要求:“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3]

第二,是否勇于探索,不墨守成规。墨守成规是企业发展之大忌。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客户的需求总是在不断地改变,市场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就需要国企干部敢于打破陈规陋习,敢为天下先,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和新的经营思路,倾力打造生产、管理的创新机制。

第三,是否开拓进取,不故步自封。一个故步自封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精神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注定是一个开拓进取者。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和成绩,而是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去寻求更大的成功。

创新精神在实现伟大事业、振兴企业的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干部,所领导、管理的企业,必定能做大、做强、做好,如海尔集团的做大做强做好,张瑞敏功不可没。

相反,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干部,所领导、管理的企业,即便是原来做大的企业,也会成为“做小”的企业,甚至是“做没了” 的企业。(www.zuozong.com)

总而言之,一个没有开拓创新精神、故步自封的人注定不会成为新时代最好的国企干部;一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抱残守缺的企业注定要品尝失败的苦果。诺基亚的“枯萎”就是典型的案例。

手机领域,诺基亚曾经是全球的大哥大,市值一度位居全球上市公司之首。但在2013年10月,这家企业却仅以72亿美元出售了旗下最核心的手机业务,这一售价还不足当年辉煌时期公司上千亿市值的零头。

曾经辉煌了整整十几年的企业为什么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就走向了衰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企业因循守旧,不创新。

诺基亚的品牌曾经很响亮,但仅靠品牌的力量是难能让消费者永远爱它没商量;诺基亚的产品质量的确过得硬,但过得硬的产品质量并不能阻止诺基亚市场份额的下跌。

作为诺基亚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知道,手机是很有时尚性、介于快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之间的电子产品,这种产品要想在手机生产企业遍天下的市场环境中守住天下,必须在外观、功能、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有竞争力。可惜,诺基亚企业的管理者不知道。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谈及诺基亚时说:“不创新必然带来消亡。诺基亚就是一个不创新而枯萎的案例,尽管它曾经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可能正是诺基亚对所有企业敲响的 警钟。”[14]

反思我们的国有企业,在开拓创新方面,也是很不尽如人意的。除了制度方面没有形成很好的创新机制之外,也跟我们有些国企干部创新精神不强,甚至没有创新精神直接相关。因此,国企干部有待于涵养创新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