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这些原因,大学生在图书馆里进行学习的时间几乎占总的学习时间的一半还要多。马克思是利用图书馆取得伟大成就的典型代表。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整天在图书馆翻阅资料,广泛研究哲学、历史学、法学、科学技术史、政治经济学、数学、生物学、统计学、化学、文学乃至解剖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仅作过笔记和摘录的图书就有1 500多种。图书馆是列宁从事革命不可缺少的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节 大学图书馆大学生活中的作用

一、图书馆是大学生活第二课堂

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不但文献资料丰富,而且又经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源源不断地为读者提供科学文化知识和文献信息,它已成为我们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传授的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

有人曾作过研究,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的全部知识只有10%是从学校得来的而其余的大多是通过自学获得的。作家廖沫沙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刚上小学时老师教授的知识为100%;出了高小自学就占20%~30%;上了中学,教师教授和自学各占一半;进入大学之初,自学占70%左右,快毕业时,自学达到100%。”然而目前一些小学生已不满足于在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家长也给他们订了不少课外读物,此外,还可以从各种媒体上获得各种知识。由此可见,即使是小学生,从学校得到的知识已不是其拥有知识的百分之百了,更不用说我们大学生了。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还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学习青年修养、道德情操、卫生保健、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这些知识的需求,专业课教师是爱莫能助的,这些知识的获得必须求助于图书馆。

即使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需要有图书馆的配合。在大学里,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了教材上的知识之后,还指定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刊;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留下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有的教师由于课时少,在课堂上对其讲授的内容进行了压缩,学生要掌握全面的知识,还要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由于这些原因,大学生在图书馆里进行学习的时间几乎占总的学习时间的一半还要多。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教学参考资料,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二)知识的急剧更新导致专家学者也必须学习

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后,知识更新异常迅速。从人类的科学知识更新速度看,19世纪时是10年翻一番,20世纪70年代是5年翻一番,80年代以来是3年翻一番;从知识的载体——文献的出版数量来看,在1 500年以前,有人估计欧洲出版书籍的速度是每年1 000种;到了1950年,欧洲的年出版书籍量已经达到12万种;到1960年,全世界出版图书的数量已达30~40万种。目前,世界上每年出版图书70~80万种、期刊6万余种、专利申请40万件、论文500万篇、其他文献400万件,总信息量已达4 000亿字符,现在每天有6 000~8 000篇论文发表,科技文献每年以600万页的速度增长,每隔20个月论文数字就会翻一番。从自然科学的发明和发现的数量来看,16世纪以前是26项,17世纪是106项,18世纪是156项,19世纪是546项,20世纪50年代末是961项,60年代以后超过前2000年的总和;从知识的老化速度来看,有人按学科研究了文献的有效使用期,数学为10.5年,物理学为4~6年,化学化工为4~8年,植物学为10年,生物、医学为3年,地质学为11.8年,地理学为16年,机械制造为5.2年等;如果按文献类型来说,图书的有效使用期为10~20年,科技报告为10年,学位论文为5~7年,标准文献为5年,专利文献和产品样本为3~5年,期刊论文为3.5年。

面对如此急剧变化的严峻形势,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也面临着补充新知识的任务,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青年学子呢?尽管可以采用“回归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的更新,可是一个人不能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大学深造,大多数人还是要靠自学来补充新的知识,而图书馆则是我们终生教育的最好场所。因此我们大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知识的学习,而应该学会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丰富的文献信息来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图书馆是自学者求知的最理想的课堂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专家学者,要拓宽知识面、增长知识,都必须自学,而自学是离不开图书馆的。

图书馆收藏了古今中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文献资料,是读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是每个自学者横渡知识海洋的舟楫、攀登书山的云梯。因为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提高思维能力的精巧工具,是帮助我们克服智力上的惰性以及知识贫乏的思想发动机,图书是我们最宝贵、最亲密的朋友。(www.zuozong.com)

图书馆为自学者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最佳条件,因此它的教育功能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早在1918年,我国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就曾说过:“现在的图书馆已经不是藏书的地方,而为教育机关。”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它推行的是终生教育,它可以使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在这里都有所得、有所提高、得到充实。

二、图书馆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古今中外的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与图书馆有过深厚的交往。他们借助图书馆丰富的藏书,经过长期的自我充实和提高,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至名扬天下,为后人所推崇。

马克思是利用图书馆取得伟大成就的典型代表。他从1849年移居伦敦直到去世,可以说都是在英国博物院图书馆度过的。因为那里有无数宝贵的图书资料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吸引着他。他每天都准时到阅览室,当他读书读到兴奋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用脚搓地板,天长日久,竟在他座位下的地面上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脚印——这就是为后世传为佳话的“马克思的脚印”。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整天在图书馆翻阅资料,广泛研究哲学历史学、法学、科学技术史、政治经济学、数学、生物学、统计学、化学、文学乃至解剖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仅作过笔记和摘录的图书就有1 500多种。《资本论》的问世,与他潜心研究大量资料是分不开的。

列宁也很善于利用图书馆。他在彼得堡监狱被关了14个月,然而他却在监狱里的图书馆读了14个月的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为撰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作了初步的准备。他在流亡瑞士住在布里格尔街的一位鞋匠家里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到中央图书馆或社会档案馆去阅读和从事写作,那里丰富的资料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一书。图书馆是列宁从事革命不可缺少的助手,所以他无论是在监狱里、或是流放中、或是侨居国外的时候,总是设法借到图书馆的书,认真地阅读和研究。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善于利用图书馆的典范。当年毛泽东当过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早已为世人所知,而他利用图书馆刻苦学习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912年春天,少年毛泽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长沙第一中学。当时的这所学校刚开办不久,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差,无法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一个学期后他就退学了,寄居在长沙的湘乡会馆,这里离湖南图书馆不远,他每天早晨吃过饭就匆忙地赶到图书馆去看书,到天黑才回来,中午常常只吃个烧饼。仅半年时间,他就阅读了他最感兴趣而又最有收获的大量名著,例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还有一些世界地理、历史书籍以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作品。通过半年的自学,毛泽东获得了异乎寻常的收获,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为天下劳苦大众而献身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利用图书馆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那么,一些卓越的科学家通过利用图书馆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牛顿,这个300多年来为世人所熟悉的科学家,他的成功除了他后天的勤奋和勇于探索之外,是与他充分利用图书馆分不开的。1661年,牛顿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由于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使他耳目一新。他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为他以后的发明创造奠定了非常扎实而雄厚的基础。众所周知,牛顿不仅在数学上创立了微积分、在热学上确定了牛顿冷却定律、在光学上发明了光分析,而且在天文学上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初步考察了行星运行规律,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等,他在如此众多领域做出的非凡成就,确为世界少有。这固然与他的天才有关,但若如果没有剑桥大学丰富的图书资料,他无论怎样都不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中外闻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出身贫寒,他只初中毕业,他的成功也是和图书馆密切相连的。1930年,数学家熊庆来发现他是个人才,有培养价值,就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当助教。他到清华大学后,对他吸引力最大的就是图书馆,为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和优越的条件,他每天只给自己安排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通过对图书馆的利用,他自学完成了大学数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语和德语。当时我国的现代数学还在起跑线上,很少有学者在国外发表论文,然而华罗庚一次寄出的3篇论文却全部被刊载出来,这在清华是创纪录的 。由于他解决了当时著名的一些难题,如“华林问题”、“泰利问题”等,并著有《堆垒素数论》、《数学引论》、《高等数学引论》、《数学归纳法》、《优选法平话》等多本专著,终于成为蜚声中外的著名数学家。

以上的几个实例说明了图书馆对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起着巨大的作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离不开图书馆,不能忽视图书馆在学习中的作用,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一切条件。

三、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场所

人类社会在完成工业化阶段以后,逐步迈入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知识和技术是比其他任何自然资源都更为重要的财富。信息成了关键变量,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的空间,利用各种渠道和技术手段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尽管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但是图书馆仍然是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图书馆把散见于各种报刊以及其他文献载体上的无序的信息源予以收集、加工、分析、整理,使之系统化、有序化、整体化,形成书目、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检索工具很快地获得自己所希望得到的知识信息,所以说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