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也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实施,全区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5—2017年,广西共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6个。2015年,巴马、靖西、浦北、东兴、柳城、桂平、灌阳、荔浦8个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6年,田阳、富川、东兰、忻城、大新、融安、龙胜、凌云、横县、鹿寨、全州、灵山、兴业、宾阳、恭城15个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7年,龙州、南丹、扶绥、天峨、大化、乐业、西林、资源、都安、昭平、上林、金秀、三江等13个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其中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26个,获得7.2亿元中央资金支持。
到2017年6月,广西各示范县总共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1 708个,其中县级服务中心18个,乡(镇)服务站104个,村级服务点1 586个;共建立物流配送网点1 583个,其中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6个,乡镇配送网点233个,村级配送网点1 324个;农村电子商务业务累计培训36 941人次;推动形成农产品网销单品698个;推动涉农产品销售65亿元。通过示范项目实施,成效初显,表现为: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迅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成功打造广西版“双11”。
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商贸流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解决农村与城市、生产与市场时空远隔问题的重大举措。能够联系农村与城市,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解决农村线下商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将城市农产品需求与农村供给联系起来,将农村工业品需求与城市供给联系起来,让人力、金融、资源等要素在城市与农村间有序流动,是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趋势。能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充分挖掘农产品销售的价值和工业品下乡的价值,让农民与生产者的劳动价值得以实现,也让消费者享受便利与实惠。能够充分释放广大农村工业品消费需求,扩大广西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是我区扩大消费、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能够扩大农产品销售,增加工业收入,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利用当地特产、特色脱贫致富的渠道,助推农民增收,是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重大利器。
总的来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可以使广西的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够买得到广西农产品,从而使广西的农民们增加收入。
2014年,在自治区级贫困村横县石塘镇瑶埠村,有村民带头种起了百香果,一亩地能带来近万元的收入,但2015年入秋后,由于当地市场的变化,百香果滞销,石塘镇瑶埠村村民心急如焚。在横县电商办的组织下,村委将各家的百香果集中起来交由农村淘宝石塘镇服务站售卖。2015年8月到2016年3月,瑶埠村通过网络卖出了5 000公斤百香果,网络售价还比当地市场高出4元左右,增加了近15万元收入。第一次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就解了燃眉之急,增大了销售量,石塘镇瑶埠村村民们更加有信心了,还计划种植百香果和大青枣、养点鸡鸭等,再把这些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
近年来,横县借助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农村电商,在横县大部分社区和乡村都建设了网购服务站。当地还大力推行结对帮扶机制,普遍开展农村淘宝合伙人、电子商务企业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携手扶贫”活动,电子商务在拉动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成效明显。
在整个横县,就有300多个村屯社区有了网购服务站,覆盖80%的行政村;每天“村淘”业务量达3 000单左右;农民在网上卖茉莉花,不仅茉莉花茶网上销售量不断攀升,不少茶企或个体户还针对网络受众特点研发茉莉花新产品,开发出茉莉鲜花、茉莉精油、茉莉花茶日用品、茉莉花盆景等系列产品,拉长了茉莉花产业链。电子商务进农村使村民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东兴位于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入海口,数千只鸭子在退潮后的海滩上觅食,小鱼、小虾等是其主要食物来源。这些鸭子所产的“海鸭蛋”味道鲜美,市场价达到50元/千克,而这些海鸭蛋通过电子商务网站销往全国,在网上有时一个批发商一次就订购上万只海鸭蛋。东兴市政府支持各企业搞农村电商,仅基础设施投资就补贴20万元。
目前,广西已经打造出以“农派三叔”“荔枝疯会”为代表的优秀电子商务产品和品牌。百色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芒果的店铺达3 700多家,2015年网络销售芒果7.4万吨,占全年销量的22.6%,直接带动1万多人就业,包括大量农村贫困人口。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地区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实行较好,如南宁、柳州、桂林三地交易额占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绝大部分,但绝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滞后。目前,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主要面临四个困境:一是县、乡政府非常重视,希望能够通过电子商务使县、乡经济发展起来,但是缺乏经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二是农民群众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希望通过电子商务脱贫致富,但对电子商务不熟悉,缺乏电子商务应用技能;三是中央及自治区高度重视并且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给予财政支持,但是没有具体标准和规范,有资金却不知道把资金用在正确的地方;四是企业以利益为主要目的,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各企业之间没有统一的思想,电子商务进农村越做越乱。
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除了面临上述四个困境以外,还存在着无产品、无人才、无网络、无交通四个比较大的问题。
(1)无产品问题。在广西农村地区,人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人们自己种植一般的农产品,特色的农产品比较少,有特色的农产品也没有形成规模,有规模的农特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缺少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特色农产品。
(2)无人才问题。在广西农村大部分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缺乏有电子商务知识和互联网思维的人才。而且大多数的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他们一直都是在实体店进行当面交易,大多数对网络购物有所顾虑。目前,我国成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地方,大部分是通过有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有头脑的年轻人带头做起来的,他们把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教给村民,让乡村里的农民学习跟着做。但是,广西的多数乡村地区还是比较缺乏懂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的人才。
(3)无网络问题。目前,在广西还有多数的乡村比较贫穷落后,村里没有电,没有接入互联网,没有实现网络覆盖,广西大部分乡村的网络基础比较差。
(4)无交通问题。在广西很多乡村地处偏远,道路不是很畅通,快递送不到村屯里,快递公司无法到乡村里入驻,更别说是使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而农产品的储存运输等对物流有更高的要求,想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农产品就成了大问题。
针对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面临的困境,以及目前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无产品、无人才、无网络、无交通等问题,需要在实际中逐步解决,才能够使得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项目持续地发展壮大。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积极改善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环境。首先,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农村农业基地数量,升级现有基地设备,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的影响,如大力扶持新型农业大棚产业。同时政府要发挥监督作用,将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从头到尾落到实处,狠抓标准化。利用好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孵化出一批特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乡(镇)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再把乡(镇)农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利用龙头企业平台把单打独斗的农户聚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
(2)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产品服务体系。第一,根据区域特色,建立电子商务产品选择评价体系,挑选绿色无公害、品质好、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为地方主打产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多样化,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把本地农村电商的知名度扩散出去,从而带动广西旅游业、餐饮业,如农家乐、网络宣传景点等。通过举办推介会招商引资,搞活农村电子商务。第二,整合农户的分散经营能力,建立农村经营合作社,化零为整;建立产品质量控制监督体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加工、溯源等监控体系建设。第三,在乡(镇)超市(便民店)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点,集中解决推广、宣传、包装、产品描述、拍照、对接第三方平台等问题;通过上述体系建立农特产品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基础条件和支撑。
(3)完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物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是绝对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想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得好,必须要把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给完善起来,使农村物流配送方便快捷,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重点要解决农村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针对广西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达能力、人口密集度、网络能力等具体情况,在市、县、乡、镇、村合理布局物流配送网点及仓储中心,同时鼓励其他物流配送公司,如顺丰速运、圆通快递、中通快递等在县、乡(镇)建设物流网点,形成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
依托现有的邮政系统或其他成熟的物流机构,每个乡(镇)建立一个供所有物流机构共享的物流平台,为电子商务供求双方提供一站式全通服务,为农村群众解决“最后一公里”递送问题。
(4)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应支撑农村消费品下行配送体系和农产品上行配送体系。
①农产品上行。建立以解决农产品上行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打造示范性物流配送中心,结合村级服务点的物流功能,树立农产品上行物流体系范例。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核心,是整个县域的物流聚集区,与知名物流企业,如邮政、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合作,在物流配送中心能够对农产品进行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操作。同时邀请品控溯源企业入驻,使物流配送中心具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同时能够严格把控农产品的溯源。农村电子商务具有较大量的生鲜产品销售到县或者市里,所有物流配送中心还应支撑冷链物流功能。(www.zuozong.com)
②农村消费品下行。农村消费品下行体系的物流支撑,在县、乡(镇)两级以各下行销售渠道自行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为主,下行主要通过结合村级服务点的物流功能以及合理协同农产品上行仓储物流资源等方式,主要解决村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③搭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与管理平台。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关键是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与管理平台,平台包含物流配送、商品交易、农村综合服务等三方面功能,以满足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要求。
在组织实施上,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各地按区域分步推进的思路实施。通过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将产品经营合作组织、农产品品控溯源体系、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搭建完整的农产品上行信息链和信息化生态体系。通过综合管理平台信息系统把广西的农产品上行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在国内如淘宝、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子商务平台、知名农产品电子商务垂直平台、线下商业销售渠道发布特色农产品信息,从而把广西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
依据基础设施及网络条件,合理布局村、乡(镇)、市三级服务和管理平台,探索引入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搭建自治区级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流通公共服务平台,使得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入城更加便捷,相应的监管和服务体系能同步跟进。
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较分散、无品牌、没有形成大规模等状况,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探索新的以点带面的经营模式,在各村屯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为村民提供便利的电子商务服务。政府需要因势利导,整合不同电子商务企业的资源,以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导电子商务企业逐级建立统一、共享的网上交易平台。针对农村快消品、工业品需求,建立农村消费品交易平台;建立能够传递特色农产品信息、发布供销需求,并且能够进行谈判与签订合同的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解决特色农产品信息不对称与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的问题,实现农特产品自主生产、自主销售。借助移动视频监控、二维码、物联网等新技术,研发农村电商交易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及计算机)软件产品,实现农产品网上产品展示、监控、溯源管理等。同时,政府还需要对电子商务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生产与流通领域的安全进行监管,对电子商务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和纠纷进行调处。同时,借助网络应用的普及,进一步提高农村便民服务、村务公开、培训服务、创业服务等政府各项服务管理能力。
(5)开展对基础的互联网知识、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给政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经营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农企以及农户进行关于电子商务的培训,如电子商务基本知识与技能、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引导、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的风险防范、网店的开设流程及网店的运营、农村电子商务经营理念及模式创新等一系列的电子商务培训。同时,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创办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基地。
一些市、县政府也制定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招募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进行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培养一批优秀的、有丰富的电子商务实践经验的、有知识的专业人才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带路人,通过其扎实的基础及丰富的经验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及运营维护,引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基层工作者,以及农村青年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同时,商务厅、商务局、财政厅、财政局以及区内知名企业加强合作,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举办各种电子商务创业大赛、网商创业沙龙以及评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等方式,加大力度宣传农村电子商务,号召各界创业精英和返乡创业青年进行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营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良好社会氛围。
(6)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建设中,在专项资金的扶持上重点向建设县、乡(镇)、村三级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倾斜。通过在贫困村设立电子商务扶贫实验基地、采取“平台+园区+培训”等方式,整合贫困地区优势产品、对接市场。对贫困村的公路、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免费给贫困农户进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鼓励支持贫困农户把农产品放到网上销售,从而提高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通过培训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等方式,帮助贫困农户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利用电子商务培育、升级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
(7)营造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政府制定了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并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支持,吸引社会资源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投资。在各县、村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提供公共便民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配送服务等,并且给予宽带资费、车辆通行、利率优惠、税收减免和证照便利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完善交通、物流、网络通信等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电子商务发展氛围。
(8)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便民服务。优先引导具有公益性质的经营机构,开展网上便民服务,推动相关服务的消费过程信息化,进而培养农民电子商务消费意识和技能,为其他领域的电子商务向农村进驻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政府支持鼓励由国营企业经营的机构开展网络营销,为农村地区的村民们提供网上便民服务,如网上缴费、网上预约和网上业务办理等。通过国营企业的引领示范,引导农民熟悉电子商务、接受电子商务,并检验区域范围内农村电子商务系统运营状态。
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农村电子商务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要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新电子商务服务站的运营模式,从一村多站向一站多业转变
目前,农村的电子商务服务站一般都是一个服务站经营或代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同一个区域内又出现多个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商务服务站,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分散、成本的浪费,电子商务服务站经营者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共赢多赢,每个电子商务服务站同时经营或代理多个电子商务平台业务,让电子商务服务站既能做到农产品上行,也能做工业品下乡,减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数量,既节约了成本,也提升了电子商务服务站的收益。
2)创新农产品上行的基本思路,从有什么卖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
农产品上行,不一定要跨省、跨县,农产品只要卖出去了,哪怕是本县、本村,都应该视同农产品上行成功,不要放弃身边的熟悉市场,而盲目追求远方陌生的市场。最重要的是,农产品上行不能只单方面考虑如何把农村现有农产品卖出去,应该更多地考虑引导农民去生产适合市场销售、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只有产销对路,才能卖出好销量、卖个好价钱。
3)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从高成本的分散销售向低成本的统一营销转变
组建电子商务团队,其中包括美工、运营、打包、发货等。创建农产品统一的营销模式,制定统一的价格、统一的包装,给产品打造一个品牌,写好文案,采用标准的物流发货,或者将产品拍照、美工包装、运营策划等外包给有实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农产品分销渠道,进行一件代发,所有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个体都可以零门槛、低投入、高效率地一起参与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可以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量。
4)创新政府引导和扶植的方法,从单纯的资金补贴向多方面资源对接转变
政府部门除了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给予资金支持,还应该引导农民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做好产销对接,想方设法做好区域内农产品统一营销的组织和推动,为农产品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为电子商务从业者拓宽更多的产品。
自2015年以来,广西对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开展有了比较好的效果,各县、村逐渐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活动,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农村电子商务汇聚了贫困村民进行电子商务创业,使贫困村民们能够利用电子商务增加经济收入,同时电子商务进农村也能促使更多的进城务工青年回到家乡进行电子商务创业。但是,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必须要重点解决农特产品无规模、无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乡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等问题,政府部门与相关部门合力做好农村电子商务的技术配备和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典范,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发力,打造全国示范县的亮点,持续做好农村电子商务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