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新莺初啼。
在中山外向型经济起步之初,不得不提到“神来之笔”——1980年12月28日开业的中山温泉宾馆,以及1984年8月25日开业的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
1979年11月,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外合作宾馆——中山温泉宾馆破土动工。按照霍英东的规划,宾馆从设计、建设到竣工开业,必须一年后完成。一年后即1980年12月28日,占地300多亩、拥有200多间现代化客房的中山温泉宾馆开业,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杨尚昆出席了开幕式。
回忆往昔,现已70岁,在中山温泉宾馆工作了一辈子,历任中山温泉副总经理、高级顾问的吴励民[2]回忆道:“宾馆从无到有,耗时仅仅一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山温泉宾馆是外商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拍板投资内地的‘盲公竹’[3]。”
中山温泉宾馆顺利开业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入住消费,客房持续爆满。中山温泉宾馆以一流的设施和国际化的服务水平,增强了外商投资内地的决心,使其充分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方向和力度。自此,三乡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1979年7月,澳门商人卢氏兄弟在三乡朋友的引领下,来三乡公社洽谈投资办厂。公社领导热情接待了他们,陪同考察了全镇的环境并规划厂址,解决了工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当年10月,卢氏兄弟投资12.1万美元,在肖家村兴办了三乡纺织厂。这是三乡镇第一家外资厂。1980年11月,三乡旅港乡亲郑冠棠和黄敏,合资回圩仔原公社办公大楼办起了宝冠电子厂。这是三乡旅外乡亲支持家乡办工业的第一家侨资厂。1988年11月,台湾商人黄振棠经香港朋友介绍,在白石村投资办鞋厂。这是三乡镇第一家台资厂。
说到台资落户三乡,不得不提位于中山温泉宾馆北侧、罗三妹山下的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
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是新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也是外方增资扩产的经典案例之一,写入三乡外向型经济的史册。1984年8月25日,球场竣工,自开业以来一直保持着世界最佳高尔夫球场之一的美誉。外商正是在球场上一边锻炼身体,一边交流在中山的投资事宜。很快经过商界朋友之间的推荐,促成了一个又一个项目落户三乡。
台商黄振棠投资三乡后,对三乡的投资环境赞不绝口,在朋友圈里几乎充当了“推销员”,几年内,一批台湾、香港朋友紧随其后来三乡投资办厂。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生产电子、手袋、皮件、服装等工业制成品的三来一补经济发展形式,逐步在三乡镇成形。与外商的深度合作,使三乡镇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外向型经济之路。(www.zuozong.com)
30多年来,宝元鞋厂、皇冠皮具厂、曼秀雷敦药业、日东光器等企业先后兴建,三乡镇的外向型经济成绩单始终走在中山各镇区的前列。据《中山三乡镇志》记载,在最高峰期,三乡镇拥有外企约700家,名列中山首位;其中,台资厂约150家,亦为全市各镇区之首。
中山从来料加工中找准突破口,叩开了利用外资的大门。1979年上半年,中山与港澳客商进行68宗“三来一补”的洽谈。1979年下半年,中山县委决定成立县对外经济工作办公室,1980年,该办公室改为中山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成为领导外贸系统的行政机构。中山充分利用好侨乡的优势,广泛发动侨胞、港澳台同胞支持家乡建设。据统计,1979至1984年9月,有980多位侨胞、港澳同胞与中山500多个单位签订经济合作协议4600多份。1990年,中山实际利用外资达1.27亿美元,中山市利用外资工作驶向快车道,外向型经济架构基本定型。[4]
继中山温泉宾馆之后,中山在招商引资方面又多了一个重要平台,即“3.28”经贸招商洽谈会。
“3·28”招商经贸洽谈会是中山市举办次数最多的一个品牌会展。1990年,首届洽谈会在香港举行,由中山市乡镇企业局和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负责,取得初步成功。1997年,为让更多的企业参与此项活动,扩大集中展示规模,中山市政府决定将洽谈会由香港移至中山市内举行,1998年开始移至中山体育馆举行,1999年正式将招商日期改成每年的3月28日,简称“3·28”,从2014年开始,还举办了首届中山人才节,至2016年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3·28”经贸招商会如今已成为中山家喻户晓的大型招商经贸活动。这一天海内外客商云集,进行招商引资和贸易成交签约的同时,又很好地展示了中山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香港招商会签约引进项目29宗,2016年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三届中山人才节开幕式上,中山市共达成144个可签约项目,投资总额63.27亿美元,洽谈会当日现场签约60个项目。
2001年12月11日,随着多哈的一锤定音,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中山的对外贸易工作也进入一个新时期。
通过多年的招商,香港已成为中山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和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山市有港资企业2000多家,占外资企业总数七成以上。在镇区分布上,大型外资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主要分布在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的中瑞欧、中德工业园,南朗的瑞士ABB等,三乡的宝元、皇冠、曼秀雷敦等,坦洲集聚了一批日资光学、台资鞋业等。
鉴于这些区域外资企业相对集中,在2016年中山规划的创新组团式发展中提到:要构筑南部科技创新增长带。三乡、神湾、板芙、坦洲等南部镇区,鼓励外资企业把研发机构引入中山,在电子、医药、家具等行业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发机构,重点提高电子、医药、家具等外向型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引导全市科技创新资源适当向南部镇区转移,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极具活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增长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