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蜜桃小镇”的“田园+”——田园综合体的阳山经验

“蜜桃小镇”的“田园+”——田园综合体的阳山经验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协调与联系,坚决打击盗用“太湖阳山水蜜桃”品牌和经销假冒产品的行为,通过统一标识、统一销售许可、拓展销售网点,打击道口、路边摊贩等措施,切实保护好桃农利益,保护好“太湖阳山水蜜桃”品牌,促进水蜜桃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蜜桃小镇”的“田园+”——田园综合体的阳山经验

/中共无锡市惠山区委党校 陈 励 过肖石 丁 军/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主要内涵包括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近年来,阳山镇立足自身实际,紧紧围绕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一目标,突出地域特色,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抢抓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着眼阳山实际,以田园综合体建设种好硕果满枝的“幸福树”,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希望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文明;蜜桃小镇

一、背景情况

阳山镇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是中国著名的水蜜桃之乡。全镇总面积44平方公里,拥有“亿年火山、万亩桃林、千年古刹、百年书院”。20世纪90年代以来,阳山曾面临着规划布局乱、环境污染重、产业提升慢等问题。在周边乡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大环境下,阳山最终选择了生态发展之路。突出 “生态宜居、特色农业、休闲度假、文化养生”四个特色,以生态立镇为导向,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形成了由农村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构成的乡村振兴三部曲。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小镇”“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诸多荣誉。

二、主要做法

种“世上最美味水蜜桃”,建“中国最美丽小城镇”。阳山镇整合自然人文资源,“以桃为媒”续写“甜蜜事业”,演绎了最美小城镇建设新传奇,为“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提供了一块生态景观优美、旅游休闲配套、人文资源独特的都市恬静之地。

(一)种植“世上最美味水蜜桃”,唱响桃乡“甜蜜事业”

阳山镇是中国著名的水蜜桃之乡,江苏省高效农业的典范。种植的“太湖阳山牌”水蜜桃获得了国内农产品的顶级荣誉,被《华尔街日报》誉为“世上最美味的桃子”。近年来,阳山镇着眼长远,着力推进经营模式变革、管理方式创新、品牌保护提升,拓展桃文化内涵,做大做强“桃”产业。

1.变革经营模式。阳山镇加强与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探索桃田流转新模式,加快分散土地流转,以土地承包权互换、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参与经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租赁和收购,培育合作社120家、家庭农场22家,实现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全面提升水蜜桃的产业规模和效益。

2.规范生产标准。阳山镇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产品检验检疫部门的合作,建立起由专家、种桃能手组成的集新品种开发、标准化种植为一体的服务机构,指导水蜜桃公司、种植大户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精细化经营管理。服务机构通过统一建设沟渠、喷灌等基础设施,扩大了滴灌、特种套袋、病害防治、人工授粉等新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升了阳山水蜜桃的品质。阳山镇还进一步加快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桃品种的步伐,加强对水蜜桃衍生产品、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提高附加值,延伸水蜜桃产业链

3.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土壤改良工程,为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地力支持。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广智能农业物联网与产品溯源系统,将桃树成长、收获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实时展示,使桃树认养成为现实,形成新的桃经济增长点。依托全镇100多家电商平台,让“世上最美味水蜜桃”和相关产品销往全国、走出国门。实施水蜜桃五年提升计划,提高桃农种植技能,水蜜桃种植插上科技翅膀。

4.突出品牌保护。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协调与联系,坚决打击盗用 “太湖阳山水蜜桃”品牌和经销假冒产品的行为,通过统一标识、统一销售许可、拓展销售网点,打击道口、路边摊贩等措施,切实保护好桃农利益,保护好“太湖阳山水蜜桃”品牌,促进水蜜桃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通过举办桃花节、农家乐等方式探索品牌延伸之路,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阳山水蜜桃的品牌建设(阳山镇党政办供图)

(二)打造“风情独特城市后花园”,唱响乐活“休闲阳山”

适应休闲消费旅游新需求,阳山走“差别化发展” 之路,唱响 “休闲阳山”之歌,围绕生态宜居、高效农业、休闲度假和文化养生四大特色,努力打造贴近自然、生态完好、环境优美的恬静之地,成为苏锡常都市圈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1.致力“田园+旅游”。阳山将全镇规划建设为“境享”品质度假板块、“静享”田园慢生活板块和“精享”乐活魅力板块,引领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硬件建设上,对自然村落分别采用“搬、整、包、转”四种方式,经过精心布局打造,营造“桃源深处有人家”的美好意境,唱响“春花、夏桃、秋娱、冬浴”四季主题。在软件建设上,挖掘乡村文化底蕴,结合自然资源禀赋,为村庄注入产业,形成“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致、一村一产业”, 使得阳山的每一道景观、每一个村庄、每一处建筑都是最美的风景。阳山镇被江苏省旅游局确定为“省旅游度假(实验)区”,获评“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成功承办全国东部片区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城镇化建设得到了全国发改委小城镇中心的高度肯定。

2.突出“田园+项目”。阳山田园东方作为全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集高精示范田、特色季节休闲农业、地方文化民宿和非遗民俗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在每一种业态中都有明星项目作为旗帜。在此基础上的二期田园文旅小镇建设规模更宏大、要素更创新、理念更包容,即打造1个小镇中心、2个田园社区、3个农业基地、4个度假产品、5个主题游乐,成为全国田园综合体的新标杆。

3.打造精品工程。原生态乡村体验区农家生态乐园成为 “大无锡新十景”之一;堪称艺术殿堂的“桃文化博览馆”是全国第一家高品位展示“桃文化”内涵的展馆;火山地质文化展示馆以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火山——安阳山为基础,展现地质演化史,成为全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桃花岛景观公园把东西方园林巧妙地融合为一体,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温泉度假村一期采用巴厘岛安雅娜酒店的设计风格,展现精致建筑、精品休闲、精细服务,体现山、水、泉的完美结合。阳山镇先后获得“省绿化最佳镇”“省级森林公园和旅游特色乡镇”“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称号,“一年四季皆风景,山环水绕桃花源”的“大美阳山”已撩起她神秘的面纱。(www.zuozong.com)

花间堂(阳山镇党政办供图)

阳山“一村一品”之阳山前寺舍村(阳山镇党政办供图)

4.融入无锡大景区。阳山地处无锡市区西部边缘,南临太湖,北枕京杭大运河,优美的生态环境、便捷的水陆交通是其独有的优势。阳山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融入环太湖大旅游休闲带,形成与环太湖各景区的联合互动。借鉴杭州留下、三墩等地区的发展经验,依托自身的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打造成苏锡常都市圈融生态、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特色“后花园”。

阳山马拉松(阳山镇党政办供图)

阳山丰收节(阳山镇党政办供图)

(三)建设“最美丽村镇”,唱响富民“幸福赞歌”

在推进“三次产业”并举过程中,阳山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现代化小城镇和新农村、提高百姓幸福指数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走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

1.探索农村发展新途径。统筹考虑城镇化和农村特色保留问题,对自然分布的村庄分别采用“搬、整、包、转”四种处理模式,对分散、破旧村庄进行搬迁,对保留村庄进行选择性整治和针对性“包装”。通过土地整理和流转,全镇新增桃林和绿化面积近1000亩,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效提高。在改善村庄环境面貌的同时,保护好农村文化,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提升村民幸福指数,让农村变成宜居之地。推动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将村庄融入整个现代化新市镇建设,呈现 “繁华集镇、美丽乡村”景象。

2.展现城镇发展新面貌。结合产业发展,建成东部高档养生社区,西部人口聚集、商业繁华、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片区,与中部旅游度假区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在镇区集中规划建设了三个总面积13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小区,形成管理有序、设施齐全、治安良好、环境优美、内涵丰富、文化气息浓郁的现代化社区。

3.踏上富民惠民新征程。通过一系列综合改革,阳山老百姓在享受更宜居生活环境的同时,经营、就业创业的机会不断增加,致富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继续耕作的桃农可以通过参与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获得更丰厚的收益;在企业上班的农民可以通过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获得股份分红和社会保障;更多的农民还可以通过经营农家乐、酒店等发家致富。2019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3万元,户均存款达34.7万元。

三、经验启示   

(一)“田园+蓝图”,厚植绿水青山底色

阳山以规划引领“生态立镇”,一张蓝图干到底,夯实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生态环境基础。2013年编制阳山总规,2015年编制《阳山镇村发展规划》,使得阳山的发展格局更加科学合理,每一寸土地都有规可循。目前镇内河流纵横,湖泊湿地星罗棋布,绿化覆盖率达到68%,植被葱郁,白鹭成群。阳山的实践表明,新农村建设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规划引领,久久为功,厚植绿水青山底色,夯实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基础。

(二)“田园+产业”,提振乡村振兴活力

阳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田园+农业”“田园+旅游”“田园+项目”,依托现代科技,从生态景观、温泉度假、都市农业等多方面入手,在做强做优桃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促,多种产业竞相发展,创出了特色,打出了品牌,增强了发展活力和社会影响力。阳山的实践表明,把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既要在创农业特色品牌上做文章,也要在多产业融合、提质增效上出成效。 

 阳山“田园+”生活(阳山镇党政办供图)

(三)“田园+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阳山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一目标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全民教育”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引导群众为阳山发展出力、出资、出智;以“最美”系列评选为抓手,讲好“阳山故事”,使群众素养与综合体建设要求相匹配;以富民惠民为目标,村民资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多条腿走路”,呈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事业、人人有收益”的喜人景象。阳山的实践表明,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切实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乡村振兴就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