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绝对精神,是一种单向的、内在的、完全没有功利思想的、很纯粹的奉献精神。绝对精神就是“我对你好,就是对你好,我不要回报,如果说有回报,那一定是一种奉献后的快乐”。母爱就是一种绝对精神,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从来不指望回报的。与之相反的就是相对精神,相对精神就是“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我对你好的目的是需要你的回报”。
迄今为止,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的最高记录是《战狼2》,中国最受欢迎的科幻片是《流浪地球》,而这两部影片的投资人和主要演员是吴京,他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位百亿票房男演员。这位曾经不温不火的武打明星,怎么突然带来这么多惊喜呢?
吴京是武术运动员,他的梦想就是成为像李连杰一样的武打明星,但是很长时间都没有进入一线演员的行列,因为他的风格缺乏辨识度。李连杰的功夫是潇洒,成龙的功夫是幽默,甄子丹的功夫是“劲爆”,吴京的特点是什么呢?始终不明确,所以他走得很辛苦。第一部《战狼》筹备时,没有一个人看好这部电影,但是他没有放弃,甚至拿出自己的房产做抵押贷款,投入自己所有的资金和精力。拍摄《战狼2》的时候,吴京在非洲待了将近一年时间,影片拍摄期长达10个月,而且他受伤60多次,体重骤减近30斤。有人说他进入了一种癫狂状态,不拍出自己满意的效果誓不罢休,他已经不把投资电影当成一种商业行为,而是一种对信仰的追求。正是依靠这种单向的、纯粹的、义无反顾的精神,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敬业精神,最后他才成功了。
敬业精神是一种绝对精神,敬业的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回报,他们认为付出就是快乐,尽职就是天职,奉献就有意义。
但是实际上,这些奉献会不会白白付出呢?不会的,世界是公平的,敬业的人往往会有很多的回报:当敬业精神成就了个人职业梦想的时候,他收获了内心中最大的快乐;当敬业精神成就了团队荣誉的时候,他收获了别人的尊重;当敬业的人为团队付出的时候,团队会感激他,团结在他的周围成就一番事业。
让我们回到吴京的故事。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郭帆想筹拍《流浪地球》,剧组没有钱,还想找一个明星免费出演,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应,最后找到吴京,吴京很爽快地答应了。不但免费出演,还自掏腰包6000万元作为投资。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流浪地球》创造了国产科幻片的票房新纪录。有人说吴京命好,投什么都赚钱,其实不是什么命好,而是天道酬勤,这是多年对电影艺术执着追求的必然结果。有一件事情能够看出吴京对电影的执着与热爱,在给郭帆投资时,他只提了一个条件:今天我帮你,以后你遇到执着追求电影艺术的人,你也要帮他。
敬业的人,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什么都可以舍得,而这个“舍”,最后一定会有“得”。敬业的人,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太差。
敬业,就是像热爱生命那样热爱自己的职业。生命是短暂的,职业生命比自然生命还短暂,敬业的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珍惜自己的职业生命,他们希望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被称为“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个伟大的工程将使中国在天文研究与太空探索领域,保持至少20年的设备领先地位。(www.zuozong.com)
但是“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没有看到今天的成就,他已于2017年9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72岁。从1994年南老提出构想到建成,一共历时22年。他曾经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踏遍上百个窝凼,喝浑水,吃冷干粮,只为给“天眼”选个好台址,一选就选了12年。从2007年7月FAST项目立项开始,南老几乎参与和设计了FAST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上钢架拧过螺丝,拿扁铲削过金属板,还在高空山梁上打过孔、套过丝,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天眼”。
是什么力量让南老倾其一生造“天眼”呢?他说,“天眼”建设不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而是“来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南老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造“天眼”。其实我们也一样,生命是有限的,能够做成一件事,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不仅需要知识与能力,更需要一颗热爱的心,爱这个岗位,爱这个职业,爱这份工作,而且是像热爱生命一样去热爱,这就是敬业精神的核心。
敬业的人在工作中会感到无穷的快乐,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工作的每一天,享受每一个小成就,也享受每一次小挫折。无论成功失败,他们都乐此不疲,日积月累创造出了让人惊叹的成就。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一个人看见三个石匠在城门边造神像,他问了三个石匠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这里夜以继日的工作?第一个石匠说,为了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说,他要证明自己的手艺是世界一流的;第三个石匠说,这个神像将保佑全城民众的安康。问完之后,这个人仔细地看了看三个石匠的作品,第一个神像勉强说得过去,只是有些粗糙;第二个神像很精湛,但是好像少了点什么;第三个神像很威武,栩栩如生,神采奕奕。这个人又观察了三个石匠的工作状态,第一个石匠愁眉苦脸,第二个石匠神经紧绷,第三个石匠满心欢喜,享受其中。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第一个石匠要养家糊口,这无可厚非,他是为生存而工作;第二个石匠要彰显自己的手艺,也可以理解,人不为利,就是为名;第三个石匠要造福全城的人们,在名利之外,他赋予了雕刻工作一个伟大的意义,希望神可以保佑大家平安,他对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充满了敬意,这个石匠达到了敬业的人生境界。
我们有一个客户是从制造业起家的,老板从二十几岁开始创业,有一个员工一直跟随他,就是生产部刘经理。两个人历经风雨,手足情深,共同见证了这家公司从一个小工厂,逐渐成长为一家集团公司,涵盖金融、房地产、旅游、商业、互联网等业务模块,公司员工也从当年的几十人,增加到3000多人。老板很珍惜与刘经理的友谊,多次让他担任集团副总,分管几个业务模块的工作,但刘经理就是不去。他说:“我就只懂生产,也愿意管生产,每天看着机器运转,心里就高兴,看到产品从库房发出去,我就开心,我不愿意进写字楼,我每天在车间与工人在一起就很享受。你把我搞到集团去,天天开会,四处应酬,发号施令,我干不了。”刘经理在车间一干就是20多年,他的徒弟都成了集团的副总,他还是一个工厂的生产部经理。
可能有人会说刘经理过于保守,不思进取,没有超越自我的勇气,为什么不去探求一下自己的潜力?可能有人会说刘经理是小农意识,过于封闭,不愿意拓展自己的视野,怎么会有精彩的人生?我不这样认为,一个人一辈子都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即使这不是什么伟大的事业,但是能够持之以恒,乐在其中,自利利他,这样的员工难道不是敬业的员工吗?在现实生活中,敬业的员工大多数都像刘经理一样,默默无闻,平平凡凡,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