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悠久、根深叶茂的财阀如四大财阀相比,新财阀如日本氮肥公司和日产公司都有着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其一,企业所有者是受过大学教育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并且在集团里大权独揽,或多或少是独断专行的管理者。根深叶茂的财阀恰恰相反,家族所有者普遍授权给职业经理人(尽管岩崎弥太郎家族对三菱的家族控制比三井的家族控制更强),而且这些经理很少是工程师。他们更多的是受过法律、经济或管理的教育。
其二,虽然这些所有者是最大的股东,但他们的持股比例远远少于四大财阀的家族所有者。例如,即使在早期的1910年,野口持有日本氮肥公司的股权也只有27%,在1938年是17%,其中还包括通过一家控股公司持有的股权。股份公开交易后,股东人数超过13,000人,可是最大的十位股东加起来也只占总股权的33%(Udagawa,1984)。相反,四大财阀的控股公司是私有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股权是由家族成员拥有。
其三,四大财阀倾向于规避风险,以免危及家族财富,相比之下,新财阀的领导者更具野心,冒险时更少犹豫。或许是出于这个原因,以及由于前面提到的这些领导者的不同背景,新财阀偏爱重型制造业,并利用新技术创造出的机会。他们敏于观察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并进行大胆的投资,以获得新技术中的潜在利润。为了使技术适用于生产流程,并开拓产品市场,他们常常要进行代价高昂、长年累月的艰苦奋斗。
其四,四大财阀倾向于笼络政客,而新财阀则更喜欢拉拢军方。一方面是因为1930年代新财阀发展壮大的时候,军方对经济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在于他们生产的重工业产品的主要顾客是陆军和海军。(www.zuozong.com)
因此,即使有人倾向于认为财阀与家族所有权密不可分,这一点严格来说并不适用于新财阀。四大财阀和新财阀都利用了公共部门(不管是政府还是军方)创造的机会。但是考虑到公共部门事实上在每一个后发国家中都扮演着重大角色,这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用单个实例如三井来给财阀描绘一个固定形象,据此讨论它与其他国家的情况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独特性,确实容易让人误解。实际上,财阀和其他国家的大企业集团之间相同点更多,差异之处较少,从德国的克虏伯公司(Krupp)和西门子公司到韩国的现代公司(Hyundai)和三星公司(Sumsung),都是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杜邦公司的家族所有权、多元化经营以及为军方提供产品也是广为人知的(Chandler,1990)。杜邦公司也许与新财阀更相似,因为它没有银行。然而,西门子投资了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洛克菲勒(Rockefeller)投资了花旗银行(Citibank Bank)和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
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更有用的做法是重点探讨财阀的创始人或其他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我们已经举出三井推动零售业创新的例子和野口凭借引进的技术在化学工业领域实现创新的例子。我们也讨论了三野村、岩崎、安田和其他人的管理才能和远见卓识,他们领导企业度过动荡的年代。即使他们自身缺乏对技术的理解,但是他们明白技术的重要性,并雇用工程师或提供资金给锐意创新的企业家。后面还有更多类似的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