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之为用从上古矣。”中华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代时徐州香包已经出现,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香包文化。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深入挖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的历史、文化、人文、旅游价值,在马庄村规划建设了“香包风情小镇”。
徐州香包风情小镇全景图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马庄村时,在香包工作室夸赞香包做工精致,对王秀英这位80多岁老人带动村民发展香包产业致富大加赞赏,并亲自购买了一个“真棒”香包,为马庄香包“捧捧场”。
由于煤矿资源枯竭、土地塌陷、劳动人口流失,区域经济急转直下。香包风情小镇成功入选江苏旅游类、体育类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迎来历史发展机遇。香包风情小镇转变成为以马庄香包为品牌依托,以潘安湖湿地为生态基底,带动区域旅游快速发展的特色旅游风情小镇。
贾汪区委、区政府将香包提升为富民大产业的战略高度,委托国内一流团队,科学编制“香包产业发展规划”,在“中国民俗文化村”马庄规划“徐州香包风情小镇”,建设了香包客栈、香包大舞台、香包大课堂、香包文化大院、马庄文创中心等。
在香包风情小镇建设中,贾汪区积极把非遗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努力培育全国有影响力的香包产业基地。传承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抢救传统民间香包技艺,更重要的是激活、再生传统民间香包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传统,实现对民间艺术遗产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传承。(www.zuozong.com)
香包已经成为马庄村支柱产业,成立“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秀英香包工作室,新建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和香包博物馆。集实物性、开放性与研究性于一体,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开设香包大讲堂,现场教授指导来访游客香包制作技艺,游客自己动手缝制香包留念,感受到马庄浓郁的香包文化,引发游客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认同和喜爱。
香包产业不断开拓传统文化传承新思路,研制出多种造型、功效的中药香包。其中代表作品中药香包,内有20多种精心选制的中药材,如白芷、桂皮、薄荷、菖蒲等,香味独特、持久,具有预防感冒、驱蚊虫、安神调心等功效。香包外形美观,寓意美好:“事事如意”香包有祈祷一切顺利、好运的意义;“团团圆圆”香包有祝福合家幸福、和谐美满的意义;“步步高升”香包有祝愿亲人、朋友工作受到肯定、获得提拔的意义。还有“初心”“真扇”“福禄”“元宝”“路路通”“年年有鱼”“丰收喜娃”等,饱含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研制出的防疫中药配方,缝制“防疫真棒”“防疫香囊”,积极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先后向武汉、海军军医大学、徐州一线防疫人员等捐赠防疫香包、香囊10000余个。
现如今,马庄香包作为香包风情小镇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火”遍了大江南北。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海外订单应接不暇,产品已远销巴拿马、菲律宾、英国、加拿大、日本、荷兰、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马庄香包名扬海外。小镇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就业,成立了马庄香包合作社,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相继返乡,为香包风情小镇发展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