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宜学宜业宜游宜居的常州殷村职教小镇

打造宜学宜业宜游宜居的常州殷村职教小镇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自身职教特色,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一体两翼融合发展,一个“宜学、宜业、宜游、宜居”的美丽殷村正在崛起。朱建科是土生土长的殷村人,求学、生活、工作一直在殷村。2010年1月,常州市殷村职业教育园区正式启动项目规划与建设。殷村职教园区项目的落地,使全村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打造宜学宜业宜游宜居的常州殷村职教小镇

从车多人挤的340省道转入宽阔平坦的殷村大道,宛如进入一处旅游景点:大道东边的殷村家园,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式小楼里,生活着562户人家,绿树四合,花香阵阵,新孟河从村东绕村而过;大道西边,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常州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等学校比邻而居。学校里不时走过一群群年轻学子,绿树成荫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处处透着生机与活力。

这里就是殷村,是青春燃烧、梦想起飞的地方,是放松心情、回归田园的乐园。

地处常州市钟楼区最西部的邹区镇殷村,2017年被列入全市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同年,殷村职教小镇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结合自身职教特色,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一体两翼融合发展,一个“宜学、宜业、宜游、宜居”的美丽殷村正在崛起。殷村曾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常州最美乡村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

殷村职教小镇全景图

统一规划、建设、分配,家家都有286平方米的小楼

2020年40岁的朱建科,是最早搬入殷村家园的村民之一,“搬进来已经15年了”。

朱建科是土生土长的殷村人,求学、生活、工作一直在殷村。“小时候,我在村里只能上到四年级。没有大人接送,学校条件很差,恨不得自己带凳子。一条土路,坑坑洼洼。五六年级和初中,就得到远一点的泰村去念,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农忙时还要回家帮忙。”

等到朱建科的儿子出生,走的是一条与父辈完全不同的求学之路:不用出村,在村里从幼儿园一路上到初中毕业,“从家里走到学校只要7分钟,但还是经常会开车去接他”。如今,朱建科的儿子早已从泰村实验学校毕业,外出上高中。

朱建科一家三代都在侨裕集团工作,他的祖父曾是公司食堂员工,父亲在公司从事电工工作,退休之后闲不住,又就近到附近的学校工作。朱建科是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因为爷爷和父亲都是工人,我们家的条件比很多村民要好。当然,比我家经济条件好的村民更多。”

殷村家园的面积统一为每户286平方米,住了15年,朱建科发现房子唯一的“缺点”是:“太大了。夫妻两个人一起动手,清扫一次至少两个小时。”(www.zuozong.com)

科学规划、科教兴村,殷村职业教育园区雏形初现

为了寻找合适的新校址,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领导曾跑遍了整个常州,直到遇见殷村。

多年后,实践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2020年10月4日,学院搬入殷村职业教育园区已满6年。学院在校学生相比老校区有了极大增长:以前6000人,如今9360人。

一路之隔的殷村村民,凭友邻卡可以进入城建学院图书馆看书,在运动场地健身锻炼,去食堂吃饭;殷村正在规划建设的一片小菜园,由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参与规划、设计。村与校,已经融为一体。

2010年1月,常州市殷村职业教育园区正式启动项目规划与建设。到2017年底,园区基本建成投用,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常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等4所职业院校入驻,在校师生2万余人,每年提供社会培训约8万人次。

殷村职教园区项目的落地,使全村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全村由农业及乡镇工业的传统产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生态与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空间规划整合优化;结合职教园区建设,全村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拓宽规划思路,重新修编优化发展规划;土地空间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使校园和家园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村中有校、校村一体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农村新范式

2020年是殷村职教特色小镇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未来二十年规划的转承之年。殷村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导向,强力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产业、项目、运营的优化和人才的集聚,实现小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生共赢,努力打造“建在田园里的国际教育村,行在花园里的研学旅游村,住在公园里的生态文明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