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发《营销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陈映雄
一、明确学习目的,理清课程的主干和侧重点
对于学习目的,应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以及社会对营销人才需求情况,阐述学习营销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当今最新的营销理论动态和一些企业营销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为将来从事营销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营销学》的主干和侧重点问题,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营销基本概念与营销指导思想;第二部分是确定目标市场;第三部分是占领目标市场;第四部分是管理目标市场。
学习营销目的在于应用,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一大串名词概念、理论与方法,但是一面对现实的市场则不知所措,即使营销的考试成绩为100分,也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生。因此,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加深对课文认识与理解,掌握理论的精髓与实质,为以后在复杂的营销环境中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二、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法
通过对某个典型案例的解剖,学生可以从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角度上掌握所学的内容,比较深入的理解其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领会其应用的范围、使用的方法,极大的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其思路。案例积累多了,见多识广,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精心挑选一些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原理,就案例所提的问题,各抒己见,然后再进行总结。
2.市场观察法
所谓市场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周围发生的直接或间接与营销有关的事物,并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学管理,首先要了解企业;搞市场、搞营销,应变能力得强。这些靠死读书本、靠课堂有限的案例分析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选定一个课题让学生去观察、亲身体验,写出分析报告,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
比如,在讲授“购买者行为分析”中关于购买者角色及购买程序时,给同学出一个观察思考的题目:你或你的家庭、朋友、同事、同学最近如果购买了一件耐用消费品,如一套商品房、一辆汽车、一台电脑、彩电、冰箱、音响等随便一件商品,了解一下谁是这件商品的使用者、倡议者、购买者、购买决策者以及谁对这项购买者产生了较大影响?这项购买决策是如何形成的?谁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这项购买对你有什么启发?这项观察可以使同学们加深对购买决策角色理论及购买程序的认识。(www.zuozong.com)
又如让学生带着“汕头沃尔玛或万客隆为什么生意红火?”为观察题目,自己去逛“沃尔玛”或“万客隆”超市,最好买点东西,然后自己进行总结,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大家通过自己的眼光看到了“沃尔玛”或“万客隆”的优点,也找到其潜在的不足,从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角度上比较全面的领会了营销组合即4P营销的基本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观察学习尽管不是实习性的“躬行”,但“躬察”毕竟是“躬行”的基础。
同时建议学生在学习本书时自己建立一个营销观察记录本,将自己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所思记录下来,学习结束后必有所得。
3.角色模拟教学法
不少学习法律、营销学、管理学的人都感到,这些原理性学科学习十分枯燥无味,主要是太多死记硬背使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使学生乐于学,活学活用呢?我主张采用角色模拟教学法。就是在教某个原理时,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授“促销策略”一章中的“人员推销”部分就可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介绍有关推销员的任务、素质及推销程序与技巧等知识,先带学生观看推销演示录像,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便尽快进入角色;第二阶段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企业调查,然后分组展开研讨,并运用所学知识策划各种推销方案,形成分析报告;最后是组织学生围绕分析报告进行演讲、辩论,并邀请有关教师和企业主要管理者或营销员来听,从理论和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校企联合,讲用结合,把课堂搬出教室,搬到企业的做法,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深受学生的欢迎。
又如在教国际营销时,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出口彩电的企业的营销人员,或者干脆不妨就扮作“长虹”彩电的出口部的工作人员,站在长虹的立场理解什么是国际营销环境,企业应如何出口,出口到哪些国家等等。
“书到用时方恨少,身临其境记得牢”。不管多难的学习,只要进入角色,学习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学习就会变成一件趣事。
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学生们敢想了、会想了,很多想法还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不少的启发。
《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上只有不断进行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