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程管理层面的同城化要素协同管理路径

过程管理层面的同城化要素协同管理路径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基于过程管理层面的要素协同管理路径研究思路在同城化要素协同管理过程中,从要素投入到结果产出,中间还有非常复杂的转换过程。(三)过程管理层面的厦漳泉同城化要素协同管理路径应用实例这里以厦漳泉同城化为实例,利用区位商分析法来识别厦漳泉三个城市各自的相对优势产业,以进行同城化区域内产业整体布局与调整,实现整体资源要素协同效用最大化,从而进一步寻找厦漳泉同城化要素协同管理路径。

过程管理层面的同城化要素协同管理路径

(一)基于过程管理层面的要素协同管理路径研究思路

在同城化要素协同管理过程中,从要素投入到结果产出,中间还有非常复杂的转换过程。从产业经济视角看,这个转换过程主要表现为产业布局调整或产业区域转移。换言之,同城化战略的实施,必然对参与城市主体的产业调整与产业区域转移带来变化。所以,在同城化的要素协同管理中,要有好的投入产出效应,就需要加强中间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同城化区域内产业的整体布局与调整等。

在同城化的产业要素协同管理过程中,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视角,是选择让投入要素在现有的产业布局里发挥作用,还是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区域转移等使产业要素发挥更大作用,再或者是通过寻找优势产业,尽可能发挥优势产业对整个产业集群和整条产业链的辐射影响作用等,这些都是同城化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从中国同城化实践看,中国很多同城化战略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从整个区域长远可持续发展而考虑的产业有效转移。例如,2017年4月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规划,就是京津冀一体化中一个非常典型的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承接地规划建设的例子。作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一体化,其提出与实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北京的首都城市功能,由此产生的北京产业转移就势在必行,即有利于北京首都城市功能优化的产业将得以保留与提升,而不利于北京首都城市功能的产业将被转移至津冀两地甚至被淘汰。而雄安新区的设计就是为了承担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地的重担。

(二)基于过程管理层面的要素协同管理路径研究方法

那么,如何通过产业布局调整来更好实现资源要素的协同管理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区位商的分析思路来加以实现。

区位商分析法最早是由哈盖特(P.Haggett)提出的,在区域分析中,通过区域要素空间分布情况的测算结果来反映产业专业化程度,这是区位商的主要应用思路,因此它又被称为专门化率①。在同城化的资源要素协同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同城化进程中各城市产业区位商的计算结果,来判断同城化区域内哪个城市具有相对优势产业。通常来说,区位商值越大,说明该城市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那么,借助这样的分析结果,我们就可以从同城化区域整体视角,一方面考虑如何将区域内的资源要素转移到产业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区域,实现产业集群规模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借助区位商值判断哪个城市的相关产业具有产业内学习影响和辐射功能等,同时借助该产业在“同城”内具有的明显比较优势,对该产业链进行宽度和深度的优化。

利用区位商从过程管理层面研究同城化资源要素协同管理路径的思路具体如下:

区位商的计算公式指标选择可以多元,考虑到本书里是对同城化资源要素协同管理经济效率进行测度,所以选择以产值贡献大小为衡量指标,来计算同城化内各城市某产业的区位商,那么i城市j产业的产值区位商(Lqij)的计算公式就如公式5-1所示:

式5-1中Gij为i城市j产业的产值数量,Gi为i城市总产值数量;Gj是指所在城市中j产业的产值数量,G表示城市所在区域总产值数量。若Lqij<1,说明该城市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落后于全区域,说明i城市j产业不存在对外经济服务功能,无法发挥同城化中优势产业的辐射效应,当然也就不太可能成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了。若Lqij>1,说明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区域,说明i城市j产业除满足自身城市经济发展需求、自给自足外,还对

①姜博,修春亮,陈才.环渤海地区城市流强度动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3):11—15.“同城”内其他城市的相关产业具有产业内学习影响和辐射功能等;如果计算出来的区位商值大于1.5,则说明在同城化区域内,该产业具有更为明显的比较优势,那么它就是“同城”内的优势产业。

由此可见,利用区位商分析法来寻找同城化资源要素协同管理路径,具体思路就是通过“同城”内优势产业的识别(区位商的计算结果),来把握同城化区域内产业布局调整以及产业分工协作的具体方向和对策。通过区位商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城市的区位商值,通过这些数值大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每个城市的优势产业信息。在同城化战略中,优势产业不仅仅具有输出产品与服务的功能,更主要是可以成为城市间产业要素协同管理发展的重要契合点。拥有优势产业的城市,也想将自己的优势产业影响力扩大,特别是在产业要素资源有限的现实条件下,如果能通过共建产业园等项目来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解决拥有优势产业的城市资源有限问题,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没有拥有优势产业的城市经济发展,这样的产业布局调整策略是一个多赢的策略。同时,优势产业的识别,还有助于各城市在相关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从产业链深度和宽度来实现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的深化。当然,要扩大优势产业的影响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该城市所拥有的优势产业应该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这样才能实现影响力的扩张,或者说才具有优势产业的辐射影响力。(www.zuozong.com)

(三)过程管理层面的厦漳泉同城化要素协同管理路径应用实例

这里以厦漳泉同城化为实例,利用区位商分析法来识别厦漳泉三个城市各自的相对优势产业,以进行同城化区域内产业整体布局与调整,实现整体资源要素协同效用最大化,从而进一步寻找厦漳泉同城化要素协同管理路径。

1.厦漳泉同城化优势产业识别

对于厦漳泉三市优势产业的选择,笔者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如果某产业的LQ<1,说明在整个同城化区域内,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比较落后,因此不可能成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因此区位商小于1的行业直接不予考虑。其次,若某产业的LQ>1,则说明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于整个“同城”,特别是如果LQ>1.5,则表示该产业在同城化区域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另外,在同城化区域内,要是某产业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太小,例如小于2%,那么它的变化情况对“同城”区域整体工业水平影响就比较小,所以也不把它列入选取范围之内。因此,最后我们依据LQ>1.5以及产值比重大于2%的双重标准,来选择厦漳泉三个城市中具有明显相对优势的产业作为三个城市各自的优势产业。表5-5是根据2017年厦门、漳州和泉州三个城市统计年鉴里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的厦漳泉三个城市的大类产业区位商值和产值比重,并最终得到三市的相对优势产业。

表5-5 2016年厦漳泉大类产业区位商计算结果

(续表)

(续表)

由表5-5可以清晰获得厦漳泉区域内各城市的优势产业信息,从而有助于区域内各城市明确相应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分工协作方向。厦门与漳州共同的优势产业有3个: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和仪表仪器制造业;泉州与漳州共同的优势产业有1个,即造纸及纸制品业;泉州与厦门没有共同的优势产业。另外,厦门自己独立的优势产业有4个: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漳州自己独立的优势产业有5个: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泉州自己独立的优势产业有4个: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他制造业。从这个结论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厦漳泉同城化中三市产业要素协同发展的可能性,特别是厦门和泉州的产业均不雷同,泉州与漳州的优势产业相同的只有一个,厦门与漳州的优势产业重复有3个,但各自还分别有4个和5个的独立优势产业。

2.厦漳泉同城化实例应用结论

从上面的产业布局情况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厦漳泉同城化区域内的3个城市所拥有的优势产业各不相同,因此该同城化的要素协同管理可以借助这些差异化的优势产业,一方面以这些优势产业为核心,借助这些优势产业的辐射影响作用与领头带动作用,在同城化区域内或联手组建产业集群,或合作建立产业园区,通过同城化区域内产业整体布局调整等过程管理去把控和发挥产业要素的协同效用,来完成区域整体产业布局优化;另一方面,在优势产业识别的基础上,从产业链宽度和深度出发,共建联系紧而有深度的产业链,从同城化区域整体实现产业分工协作深化,从而实现过程管理层面的同城化资源要素协同管理。例如,漳州可以利用自己在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方面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这些产业,同时与厦门进行产业链上的深度合作,依托厦门外贸、金融等产业优势,从而进一步形成联系紧密且深度合作的产业链布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