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说:“我的全部工作便是选择适当的人。”对于管理者来说,把合适的权力交给合适的人,是成功授权的关键所在。
不过,这件事情说来容易做来难,是一个让很多管理者头大的问题。尽管要做好这个工作,需要管理者花时间,耗精力,但这绝对是非常值得的事情。选错了人,授错了权,就等于种错了种子,一定会制造很多的麻烦,而且制造麻烦的速度远比取得成绩要快得多。面对众多可以授权的下属,一定要耐心斟酌,细细挑选,宁可多花点时间,甚至自己亲力亲为,也不要像“抓阄”一样,随便找一个看似能力强的人就当成是“救命稻草”。
小案例
在《三国演义》里,有一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说的是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战争”。他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街亭如果失守,我军必败。
马谡到达街亭后,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是自作主张地把大军部署在山上。副将王平说:“山上既没有水源,又没有粮道,万一魏军把我们围住,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我们必然不战而败。”
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我打小就熟读兵书,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候都要跟我请教。我们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正是制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这样布置实在太危险了。”马谡见王平还是不服,当即火冒三丈:“现在我是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我和丞相签了生死状,万一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又不会迁怒于你。”王平还是坚持:“我最后再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仍然固执己见,最后还是把大军布于山上。
曹睿得知马谡把守街亭,立即派大将张郃领兵前往。张见马谡舍水上山,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把马谡围在了,然后放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最后大败而归,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并请求自贬三级,以示自省。(www.zuozong.com)
马谡的死,跟他的擅作主张大有关系,但从授权的角度来说,正如诸葛亮自己总结的“用马谡错矣”,选择了错误的对象授权,忽略了对人的能力的考察。因此,马谡失街亭,诸葛亮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选择好的被授权者是授权的第一步。要选好授权者,首先要对被授权的人进行细致分析和全面了解。比如,他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有什么特长,有哪些工作经验,他最擅长什么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好要授权给他的工作。也就是说,授权的任务必须和下属的特质相符,要把任务分配给最适合的员工,既要防止大材小用,又要避免小材大用,量才施用,最为恰当。
管理者在授权时,常常会将自己的得力干将作为第一选择,但是最优秀的不见得就是最合适的。挑选最优秀的员工,往往会使管理者更注重短期绩效,而不能通过授权来培养和锻炼员工。
这种授权方式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在授权的最初,他或许会受到激励。但当你接二连三地把任务推给他的时候,他就会对此感到不满,他的表现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他觉得他工作成功的奖赏只是更多的工作负担。
而且,只授权给最优秀的人,对其他员工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他们会觉得你过于偏袒某些人,觉得自己被忽略了,会产生郁闷和抵触情绪,毕竟他们也有发展和实现价值的需要。
其实,下属中有很多值得信赖,可以授权的人,比如那些大公无私的奉献者、不徇私舞弊的忠诚者、善于团结协作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勇于创新的开拓者、犯过错误并渴求悔改的人,都可以作为授权的最佳候选人。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些人也许有着一些不足之处,也许曾经犯过这样那样的错,如果管理者只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只见外表而不见本质,一味地求全责备,永远不会得到人才,搞不好还会让那些真正的人才外流,更别说去授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