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煤—电—铝—材”一体化改革试点。依托铝土矿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煤—电—铝—材”一体化改革试点,建设吕梁、运城百万吨铝加工基地,全省氧化铝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就地转化氧化铝1000万吨,铝应用产品产能达到520万吨,铝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电力消纳能力大幅提升。鼓励企业建设铝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支持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发展航空、交通用铝材精深加工产品。促进煤电、煤钢、煤化、煤铝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营。加快推进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五大电力央企合作,以建立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和签约契约为基础的长协合同为主要形式,推进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实施煤炭和化工跨企业联合发展,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输配电价改革,落实输配电价标准,建立科学透明的输配电监管制度,有序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积极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加强电力交易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发电主体走出去。积极推进国家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局域电网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促进配电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培育多模式的售电公司,加快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支持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发挥电网优势,加强电网统一调度,当好能源革命的先行者。参照煤电排放标准,根据热力、钢材、水泥等行业的特点逐步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利用煤电与其他行业排放标准的差异,建立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场机制,以促进减排技术的推广和资源配置优化,从而低成本大幅度降低非发电工业的燃煤污染排放,实现全社会的节能减排。鼓励和推动大型发电集团实施重组整合,鼓励煤炭、电力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加强煤炭、电力企业中长期合作,稳定煤炭市场价格;支持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整合煤电资源。(www.zuozong.com)
落实产业支持政策,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完善电力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电力市场机制,研究通过电量补贴、地方财政补贴等支持政策,对承担调峰任务的煤电机组、非供暖季停发的背压机组给予合理补偿。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煤电企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的信贷支持。燃煤自备电厂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和环保排放标准,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调峰义务。加强电力预测预警分析,定期监测评估电力规划实施情况,并适时进行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