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药减量增效的主要做法,

农药减量增效的主要做法,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市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逐条梳理分解任务,确保农药减量增效工作落实到位。在农药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方面,依法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近3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10亿元,扶持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工作。

农药减量增效的主要做法,

1.强化要素支撑,提升发展动能。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抓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并作为全省“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求“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成立了“四减四增”工作专班和分管副省长任总指挥的全省农业重大病虫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部推动推进。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山东省农药行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实施农药技术创新、农药生产转型升级、科学选药用药示范、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置、农药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农药监管执法规范六大行动,推动农药行业健康发展。各市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逐条梳理分解任务,确保农药减量增效工作落实到位。各级植保部门作为核心任务和工作主线,认真推动落实。

二是强化法制管理。狠抓《农药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推动农药行业健康发展。在落实管理责任方面,从理清权力和责任两个清单入手,健全完善制度,将农药监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员。在农药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方面,依法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开展了农药无证经营清零工作,净化规范农药市场。在健全长效机制方面,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研究制定“1+4”农药监督管理政策措施。“1”即研究制定《山东省农药管理办法》,“4”即研究制定《山东省农药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农药经营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农药使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试行)》等,确保依法依规使用农药。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近3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10亿元,扶持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其中,连续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创建地区把控水、控肥、控药“三控”作为重要目标,示范引领种植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4年投入2.8亿元,组织实施农药残留治理等六大工程;连续3年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组织实施玉米“一防双减”行动;连续7年累计投入1.4亿元,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体系建设;财政补助450万元,补助开展特色小作物农药登记试验,逐步解决乱用药问题。地方也积极行动起来,如青岛实施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补贴及农药废弃物处理等项目,3年补助5000余万元;烟台市牟平区实施“万灯杀虫”工程,财政补助600万元,安装杀虫灯1000余盏。

四是强化科技推动。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展翅十大行动,建设了26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团队,整省推进职业农民培育,开创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撑了农药减量控害开展。狠抓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制定蝗虫等主要病虫绿色防控及果树蔬菜等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300余项。2019年举办科学用药培训班960场,培训农民、机防手、农药经销商等10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科学防控、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全省建立各类绿色防控示范区300多个,示范面积近千万亩,非化学防治面积达4500万亩次。不断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工作,促进绿色防控广泛开展。

2.落实关键措施,全面扎实推进。一是强化病虫测报,指导精准防治促进减量。组织实施“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和国家植保工程“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山东分中心田间监测点建设项目”,包括1个省级病虫监测系统、近90个农作物病虫田间监测点的全省病虫智能化监测物联网基本建设完成,有力提升了我省农作物病虫监测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蝗区数字化勘测,利用遥感、GPS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定位蝗虫生境,准确掌握我省蝗区变化情况。组织各级植保部门每年系统监测120种主要病虫,及时开展会商分析,全省发布病虫预报、警报2500余期,指导适期、达标防治,提高了防治成效,减少了盲目用药、乱用药、滥用药现象。(www.zuozong.com)

二是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成效促进减量。着力扶持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提升植保机械装备水平和规范化作业水平,推动病虫防治向专业化服务转变。目前,全省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到3600多个,拥有高效植保机械11.17万台(套),全省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550万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引导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等统防统治作业。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在1亿亩左右,有力地提高了防治效果和效益。

三是推行绿色防控,减少化学防治促进减量。积极组织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与示范等各类绿色发展项目,着力示范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蜜蜂授粉、生物菌剂修复改良土壤、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等一大批绿色防控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推进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建设,2019年又发布了1500多项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农作物病虫防治基本实现有“标”可依。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各类生产主体植保技术能力。

四是倡行科学用药,提高防治水平促进减量。组织开展小菜蛾、蚜虫等主要病虫抗药性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指导科学安全用药。加强高效优质新农药试验示范及推广,一大批生物农药、双酰胺类农药等得到广泛应用。大力发展自走式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特别是通过大力示范推广,植保无人机增长迅速,已达到4685架,三大粮食农药利用率也提高到4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