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验做法。政府引领,狠抓落实。济宁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落实山东省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作战的方案(2018—2020)的通知》,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同时,盯紧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难点,统筹专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保障措施,使农村污水治理走在了全国前列。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由于农村污水处理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前期,为加强治理探索,济宁市科学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济宁市气候地貌、村庄分布的污水处理方式。将地处平原或离城镇较近、具备入网条件的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式处理。地处山区或远离镇区的村庄,则采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自然、生态的处理模式。邹城市将市区周边3个镇驻地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在其他10个镇驻地均建成了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镇驻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同时,建成普通农村(含社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0处,有效改善了农村水生态环境。
城乡联动,试点先行。发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虹吸”效应,启动农村污水治理试点。选取条件较好、规模适宜、常住人口比例较大的街道村庄开展试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邹城市镇街基本实现了驻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有20个社区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4个村庄建成了污水处理站,农村受益群众达3.57万户。
2.启示。一是建立科学的农村污水综合治理体系。农村地区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类型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没有适合农村特点的排水(污水收集)系统设计规范或规程,农村污水的排放标准缺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护困难、运行率低。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效运营的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的指导体系、污水处理设施与产品的认证与评估体系。(www.zuozong.com)
二是规划先行、市场化运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城镇附近的村庄,通常以农户污水纳管并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方式为主。在城镇化率高、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普遍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统一管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主要由各级政府出资,运行费用则大多没有保障,监管成本则很少考虑。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多渠道筹措资金,并扩大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探索持续长效运营维护机制。
三是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利用。农村污水重金属含量低,其中有效养分含量可作为营养物质,随达标的水资源进行还田利用。因此,应结合农村污水的特点,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形成一条“污水收集—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农村污水循环利用新模式,既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又解决部分养分资源循环利用和农村灌溉水资源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