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烟台绿茶:大有可为的乡村振兴产业

烟台绿茶:大有可为的乡村振兴产业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烟台茶树现有种植面积约2.4万亩,产量3700吨,年产值2亿多元,绿茶产业逐渐成长为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也不断完善,烟台绿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在市政府扶持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越冬防护和优质加工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烟台绿茶迎来新的发展高峰。烟台绿茶正凭借其原生态、高品质的特点成为茶界新秀。

烟台绿茶:大有可为的乡村振兴产业

烟台茶树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元初、兴于20世纪60~70年代“南茶北引”。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烟台成为我国茶树露地栽培位置最北的北方优质绿茶生产基地。

1.发展概况。烟台茶树现有种植面积约2.4万亩,产量3700吨,年产值2亿多元,绿茶产业逐渐成长为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也不断完善,烟台绿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茶树种植覆盖全市11个区市,栽培技术进步明显;二是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从事茶叶生产销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36家,注册茶叶商标90余个;三是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海阳绿茶”“烟台绿茶”相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四是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烟台茶叶学会、烟台茶叶协会等社团组织相继成立,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强大。

2.发展历程。烟台地区茶树的种植历史悠久,从元初至今已传承700余年。据《文登县志》卷十三土产记载“昆嵛山产茶,土人不谙制法,西商购去,装至江南制造。元初设茶场提举,未得江南故取此”,相关史志记载明确表明元朝初年(1271年前后)烟台地区就有茶树种植。烟台地区大面积种植茶树,则始于1966年南茶北移时期。据《烟台林业志》记载,截至1976年烟台地区建有茶园12520亩,分布在境内16个县市的141个公社344个大队。1984年国家出台了“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等体制变革政策,生产栽培者一时不谙市场流通经营,再加上越冬防护难度大、经济效益低等原因,毁茶改植其他农作物种者众多,到1985年烟台全市茶园种植面积仅剩600亩。进入21世纪,在市政府扶持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越冬防护和优质加工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烟台绿茶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3.发展优势。(www.zuozong.com)

地理环境优势:烟台位于北纬36°~37°,年均日照时数2698.4小时,年均气温12.7℃,年均无霜期为210天,年均相对湿度68%,年均降水量为651.9毫米,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暖夏凉,可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基本需求。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气候环境为烟台绿茶的优异品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政策优势:2012年9月烟台市政府制定了《烟台市关于推进绿茶产业发展意见》,明确了“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烟台茶产业有了统一规划和布局,指明了烟台茶长远健康发展的方向。2016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为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2016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茶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新时期山东茶产业发展提出新的目标任务。

茶叶品质优势: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化验分析,山东茶鲜叶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大都高于南方茶叶,其中黄酮、儿茶素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同类南方茶叶,相当于南方地区的高山茶。烟台地域受到海洋影响,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光照充足,茶叶生长速度缓慢,叶片厚度明显增加,积累了更多的营养物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气候环境成就了烟台绿茶“高香高鲜”特点,被广泛赞誉为“高纬度、低海拔、多云雾,黄金海岸出好茶”。烟台绿茶正凭借其原生态、高品质的特点成为茶界新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