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最终提交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委员会的正式文档,需要提交主管领导批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系统分析报告是对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总结,全面地陈述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研发项目的关键工作。它依据系统规划方案,明确现阶段系统研发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出逻辑方案和物理方案。为系统实施提供可用的理论依据。

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一词最早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与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由系统分析员负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由于系统分析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获得了成功,到了上世纪4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系统分析已经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是研究大系统的问题,还是建立复杂的系统,都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思想与方法。

(1)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规划的指导下,通过系统详细调查,全面地描述现阶段(规划指定工程期内的目标与任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进一步了解系统现状,以及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和用户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以组织管理学、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和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为依据,运用系统分析方法、U/C矩阵、系统建模等手段明确系统目标,开展系统逻辑设计,写出系统分析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最终提交信息系统建设委员会审批。

(2)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明确系统边界、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3)结构化的系统分析方法。结构化的系统分析思想来源于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其宗旨是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系统。采用从总体到具体或从全局到局部的方法了解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逻辑方案。分析结束,需要提交设计的逻辑方案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并由主管领导审批,领导批准后才进入下一个开发阶段。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的系统模型。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不同于结构化的系统分析,结构化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其目标、任务和提交的文档资料。系统分析是系统设计的依据,系统设计有其独立的目标和任务。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是系统设计的基础,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实例化或具体化。面向对象系统分析的系统模型是由基本模型、补充模型和系统的详细说明三部分组成。

(5)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最终提交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委员会的正式文档,需要提交主管领导批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系统分析报告是对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总结,全面地陈述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

在系统分析报告中要包含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概述,要全面地概述企业的规模、产值、所在行业、行业排名、近年的利税等,还从管理角度和信息化角度概述企业的现状,然后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和开发计划,在工程进度计划中要明确在什么时段,完成什么任务,由谁或部门负责,考核指标是什么等等。最好能画出甘特图,或网络图。当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企业或集团管理信息一体化建设时,系统分析构建的逻辑方案需要独立成册,并且对系统中所有功能分别进行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新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因此,系统功能是否满足用户要求和系统性能是否达标,主要依赖于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明确信息系统实现的方法与过程。(www.zuozong.com)

(1)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不仅能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而且可使系统开发的相关人员提高沟通力度,减少无序、无效开发工作和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这个阶段的任务很繁杂,也很具体。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法系统设计过程与着力点会有所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明确信息系统该“如何做”。设计的任务都离不开明确将来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平台基础、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系统的人机界面、信息系统的数据组织与存取方式、信息系统的代码体系等的具体方案、系统配置和相应管理规章制度设计。

(2)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系统设计方法众多,设计内容与设计过程差异很大,但是设计结果都必须按照系统分析确定的目标,满足用户需求。系统设计方法是描述系统设计的理念、过程和形式的,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类。从系统成熟过程可分成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方法;从系统开发理念可以分成结构化的系统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3)系统设计一般过程

信息系统设计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十分复杂。特别是企业信息化高级阶段的信息系统研发项目,或信息系统研发专业公司都需要设立总设计师,全面负责信息系统设计工作的规范和协调,以及对设计结果的审核。采用不同的信息系统研发方法,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容、方法和过程也不同,但总体上都需要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开展设计和设计结果审核。最终设计出来的实在系统达到系统分析的目标,满足用户的需要,方便系统实施和快速投入系统运行,为企业产生效益,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结构化系统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如图2-2所示。

图2-2 系统设计过程

①信息系统设计前的准备。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建立设计团队、任命总设计师、消化系统分析报告和明确分工。当企业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时,信息系统业务单一,系统功能少,结构简单,相对而言系统设计也较简单,往往不需要组织庞大的团队和众多的人员,只要具有相关核心人员就可能完成系统设计工作。但是无论企业信息化处于什么状态,信息系统的规模大小和性能高低,都必须做好对系统分析报告的消化、解读。做到真正明确信息系统研发的目标和内容,才能动手设计,而且需要设计人员共同学习、分析,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开展设计。系统设计时,不同的人员往往设计不同的内容,需要总设计师把控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并做好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为了方便沟通,减少设计偏差,要求设计人员共同遵守系统分析时确定的方案和相关标准。特别是数据结构、信息结构、输入与输出交互接口设计等都统一数据的命名、类型和作用域等规则。不同设计人员对共同设计类型(如:设计处理过程)还要统一设计工具和相关语言。提高设计文档的可读性、可维护性,降低沟通成本,提高设计质量。

③设计审核。设计审核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系统设计审核内容技术性强、差异性大,而且设计结果往往具有创新性,所以要求审核工作细致深入。当发现存在异常或不清楚时,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设计审核不是简单的形式和标准一致性审核,更主要的是审核设计结果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能否满足用户的信息系统需求。审核人员与设计人员共同承担设计结果产生的风险。

(4)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又称为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它全面、清楚、准确、详细地描述了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技术、手段和环境要求。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或称为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是系统实施的主要依据。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一定的保密性。系统设计说明书必须按软件开发文档书写成标准格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