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药品流通企业价值链理论,从实体流通角度重新阐述价值链上活动的内涵,具体来说包括三个环节:实体供给、内部存货移转、实体配送。如图6.4所示,通过将实体流通和价值链活动进行比较,李明煌[7]把波特的理论同台湾的药品供应链结合了起来。首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进料后勤在实体流通过程中体现为从实体供给到内部存货转移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采购、原材料的供给、运输、仓储、存货等活动。其次,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生产活动,对应实体流通过程中的内部存货的转移,具体分项活动包括仓储内原料提领出库、搬运、加工制造、包装、入库成品仓储。最后,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出货后勤以及营销活动服务对应实体流通过程中的实体配送,其分项包括成品储存、订货、运输、配销渠道及客户服务。
综合分析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中进货后勤、生产活动、出货后勤各个环节,分别对应着药品货物(含原料、半成品)在各药品厂商内部进行的生产活动或是药品流通企业内部存货移转的转移活动。具体流程为:首先,采购药品原料、半成品等货品入库,再经药品制造厂商进行加工、包装的生产活动或是经过药品流通企业(含药品物流及流通业者)分类、流通加工、包装实现内部存货转移。其中原料、半成品的进货作业统称为进货后勤;经过药品制造厂加工、包装的生产活动或是药品流通业者(含药品物流及流通业者)分类、流通加工、包装,进行内部存货转移所得的成品活动统称为出货后勤。
图6.4 物流系统与价值链活动的比较
数据来源:李明煌:《台湾药品物流运行方式初探》,载于《社会政策与社会科学季刊》,2003(12):75~108。
(一)进料后勤
原材料供给、运输和仓储是进料后勤的三个主要方面。
1.原材料供给
药品的生产原料是整个药品行业的关键性产品,其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方式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矿物及一般化学品等原材料中提取其活性成分作为中间体及原料药,为下游制剂厂制作各类制剂提供原料。[8]为了更好地规范制药厂商的生产和提升药品质量,台湾卫生相关部门于1982年开始推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度。但是,原料药生产仅采取自愿实施制度,并不强制推行原料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度。然而,台湾的原料药厂商多以外销为主,且国外药品监管部门对制剂原料药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与生产规范。
这些原因致使台湾原料药厂商愿意主动遵守标准化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度,以符合国际药品监管的规范。到2013年为止,已有台湾神隆公司、旭富制药公司、台耀化学公司、生泰公司、永日公司及永光化学公司等21家原料药厂的部分或全部产品通过原料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审查,登记可生产的原料药品项约有140项,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胃肠道用药、麻醉药品、抗癌药与心血管用药等小分子化学合成原料药及中间体。其中,台湾神隆公司、旭富制药公司、立大公司、正峰公司、生泰公司、永日公司、台耀公司等11家厂商已通过美国及欧盟的药物管理部门的审查。总体来看,台湾药品供应体系中的原料药充足且质量较高。
2.运输
运输在货品移动过程中提供了储与运的功能,在可承受的成本范围内产生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效用,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一般来说,货物运输应当满足“货品移动后创造出的附加价值应该远高于运输所产生的成本”之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物流的系统规模绩效。
从地理环境来看,虽然台湾自然资源缺乏,但具有优势明显的区位优势。通过优越的海港条件和专业化货柜运输,可以形成台湾药品原料供给和输出的优势。随着运输条件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台湾原料药厂的全球化将拥有更加便利的条件。
3.仓储
台湾的原料药仓储除了一般的普通仓储程序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就是根据原料药需求阶段的不同,存放于不同的仓库,提高了原料药供应时的效率,同时将状态比较接近的原料药进行同类存放,保证了原料药的品质,从整体上来看,仓储的科学性和效率性较高。[9]
(二)生产活动(www.zuozong.com)
目前台湾地区的药品生产活动水平较高,且相应的药品生产评价体系也比较完善。
从药品生产的标准来看,台湾的食品药物管理相关部门积极推广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所制定的药品规范,并规定所有西药制剂厂需要在2014年12月31日全面完成实施,否则便不得再继续生产西药制剂。严格的生产标准,保证了台湾药品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药品的生产方式来看,由于国际大制药厂为控制成本,发展核心能力,纷纷采用外包的方式生产药品。而台湾的制药厂凭借自身标准化生产优势,往往成为全球制药产业中的药品代工厂,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生产水平,也使台湾生产的药品能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
在生产包装方面,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相关部门也推出专门的药品形象标章,作为本地药品的统一形象标章。民众在选购药品时,只要认明药盒上的标章,就可买到符合国际制造质量的优良药品。如表6.4所示,目前台湾通过相关认证并获准使用药品形象标章的药厂共有94家,因此药品的生产包装标准化水平较高。
(三)出货后勤
药品流通的出货后勤主要包括药品仓储系统、药品配送系统、订单系统及客户服务等。
1.药品仓储系统
为了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协同供给与需求关系,调节生产过程,促进市场销售,对药品进行仓储很有必要。目前台湾药品出货的仓储主要包括制药企业自有仓储和专业化物流公司的仓储两种方式。其中专业化物流公司的仓储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实施订货系统匹配有效需求,缩短药品出货仓储的时间。此外专业化的物流仓储的服务水平和仓储能力也高于制药企业自身的仓储。总体来看,台湾药品出货仓储主要是由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承担的。
2.药品配送系统
医药配送不但要达到医院、诊所的要求,还要根据药品物流所具有的产业特殊性(例如特殊运输配送及储存条件、单据往来及管理、季节需求变化等)。现实操作中,药品配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制药企业直接配送到药品需求方,一般只适用于大型的医院的药品需求,这种直接配送的优势在于最大限度地缩短配送的时间,保证药品的时效性,但整体配送服务水平不高。另一种是制药企业委托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配送,通过利用专业化的温控配送系统和密集的配送网点,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时效性,但成本也相应较高。
3.订单系统
订单一般是由业务人员从客户那里获得的,但由于台湾的健保制度和医药界关系存在特殊性,大多是由药厂业务代表接单为主,而药厂在订单系统的数据库中,可经由历史数据来预测某项药品的需求量,或是以库存系统数据作为业务接单时的参考。
当客户通过订单系统进行下单后,仓储系统接到信息就开始处理出货的流程,并经物流配送到客户手中。如果仓储出货较快使库存量低于安全值,生产系统就能够收到信息,优化生产线上的资源配置,同时反馈给订单系统。
4.客户服务
企业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建立持久的交易关系。维护既有的客户,其成本远低于开发新的客户群体,因此提高客户水平对制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台湾的药品市场在营销领域中是比较特殊的市场,其营销的对象大多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疗人员,这些族群的自主性较高,所以为其提供服务很有挑战性。
在实际处理客户关系时,台湾制药企业往往利用有效的客户关系软件,协助企业实现优质的客户服务。同时从整个台湾药品流通的供应链来看,应用软件服务的模式可使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增加商机,减少报价的处理时间、简化订货流程,减少库存的数量,实时传递最新信息给客户,节省印刷成本,提升竞争力,从而实现更好更有效的客户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