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国
摘要:经济思想史的相对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急功近利的学术环境大大提高了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也与我们对经济思想史的不准确理解有关。本文认为,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史基础是我们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在理论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领域的学术投射,经济思想史研究应该而且能够做出更大的学术贡献。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开阔的视野、更扎实的功底,对经济思想史上有关经典文献的时代背景、人物生平、重大事件做更充分的挖掘,对经典文献与时代课题之间的互动关系做更深入的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深仕我们的经济思想史研究、增进经济思想史课堂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而且有助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提供更丰厚的学术滋养和学科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振经济思想史学科本身。
关键词: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新时代(www.zuozong.com)
20世纪90年代,笔者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思想史专业,对经济思想史及研究状况有一定了解,工作后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其间始终对经济思想史抱有深厚情感,并对近年来经济思想史专业的相对衰落多有感慨。北京大学曾是理论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的教学科研重地,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京师大学堂”时期即开设有理论经济学课程,1912年改名国立北京大学之初即建有经济学门(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更是会聚了马寅初(1914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陈岱孙(1926年哈佛大学博士)、赵迺抟(1929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罗志如(1937年哈佛大学博士)、徐毓枬(1940年剑桥大学博士)等一大批学贯中西的经济学前辈。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国内诸高校的经济思想史专业,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出不断衰落甚至边缘化的趋势,其中既有大变革时代整个社会略显浮躁的外部因素,又有该专业自身存在的内部原因,亦与缺乏专门的经济思想史期刊有关。迄今,国内仍然没有专门的经济思想史期刊,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严重制约了经济思想史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2018年8月,闻悉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武汉大学拟合作创办《经济思想史研究》期刊,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新时代如何改进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思考。就此而言,《经济思想史研究》创刊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推进经济思想史本身的研究和学科建设,而且能够为理论经济学的进步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完善,提供更丰厚的学术滋养。值《经济思想史研究》创刊之际,笔者愿借期刊一角,简单谈点个人对经济思想史的浅陋理解,并结合斯密、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经济思想史研究和政治经济学体系创新,探讨经济思想史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新时代”应如何改进我们的经济思想史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