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闻名遐迩,是河南渑池县一张靓丽的名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属于华夏文明的曙光和渊薮。
艺术家周白宇先生在韶山脚下渑水之滨生活、成长,从小就受到熏陶浸润,接受灿烂辉煌的仰韶文化滋养可谓得天独厚。周白宇先生总是感恩故土,认为是家乡的培育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彩陶是漫长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创造出来的极富艺术性的器物,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彩陶造型丰富多样,色彩简朴泼辣、纹饰千姿百态,具有鲜明的特征,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性符号,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白宇先生介绍说,从彩陶图案纹饰的痕迹分析,当时绘画已经使用毛笔一类较软的工具。早期仰韶彩陶红底黑彩简朴大方,线条以动植物和抽象的几何图形为主,一些刻划符号具备文字的雏形。仰韶文化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与中国书法艺术血脉相连,理念贯注、形神融通。
周白宇先生受家庭影响从小喜爱书法,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仅勤学苦练、孜孜不倦增长书法艺术的功力,还精研古代碑帖,在仰韶文化、彩陶艺术中汲取营养,增长书法艺术的修为,跰手胝足不断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近年来,他结合书法实践相继在中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杂志及《书法导报》发表了《崇古与创新的融合论北宋书家对颜真卿的接受》《论弘一法师和八大山人的书法异同》《武慕姚及其书法艺术》等论文多篇。
周白宇先生的书法作品近年来在各种展评中接连获奖,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外交部礼宾司等单位及多位政要收藏。现在,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教师、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清风书法协会会员、一级书法师,担任北京协声书画院副院长兼书法评委会主任、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成为享誉书坛的实力派书法家。(www.zuozong.com)
周白宇先生还是一位雕塑家。他认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雕塑艺术的精髓。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较好地掌握了选用陶土、造型、装饰等工序。器物多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他说自己的雕塑艺术灵感,汲取了厚重的彩陶文化的丰富营养。
周白宇先生设计制作的大型人物雕塑《耿长锁像》,在河北饶阳耿长锁纪念馆落成。人物雕塑《张兆丰》像,在邯郸兆丰广场供人们瞻仰。大型雕塑《为您健康服务》在河北大厂人民医院广场耸立。雕塑形神兼备,成为当地的地标式景观,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些成就昭示着周白宇先生坚持不懈沿着雕塑艺术的道路努力攀登、开拓进取,逐渐走上了新的更高的台阶。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为白宇先生题词:“妙写春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为白宇先生题词:“春华秋实”……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性特征。仰韶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这方面的端倪和痕迹。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聚落建筑朝向中心的布局,是氏族社会生产力水平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表明维系团结的血缘纽带根深蒂固。楚词中屈原的《九章·哀郢》里“鸟飞返故乡”,唐诗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的诗句,传达出来中华儿女对于故乡无尽的情怀。进入现代社会,现在仍然倡导要“记得住乡愁”。周白宇桑梓渑池,什么时候他都忘不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和山山水水。他热爱家乡、热心公益,多次捐助家乡老弱病残人士,但对外人从来不提。还是他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一位同学说起来,人们才知道果园乡修路资金有缺口,他毫不犹豫捐出5万元。笃忠乡建设的白龙亭及凉亭廊架、洪阳乡敬老院长寿亭等工程,他都慷慨解囊。问起这个事时,他说这些都是小事不值得一提,自己老家在这里,做些事是应该的,能让养老院的残障者和老年人生活有个好环境,自己心里也很高兴。
周白宇先生不仅心系故土,也牵挂着其他贫困地区。河北一个盲人家庭生活困难,他连续10多年资助孩子上学,前后花费10多万元。孩子懂事地说: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将来回报社会,对得起好心人的帮助。人民政协报一位编辑因病突然离世,他听说后马上送去2千元不留名。98年洪水、5·12大地震都有他捐助的记录。他多年心系张家口贫困地区,捐款达五十余万用于贫困扶持。多年来他扶危济困用去了他的书法、创作等收入。他说,写书法鼓舞人心,有经济收入扶持贫困。学艺从人民而来回报社会天经地义,这就是我的艺术人生。(记者 梅淑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