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重道:国药号的创始人,

徐重道:国药号的创始人,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慈溪逍林镇人,医名徐重道,上海国药业巨头。从此以后,徐重道国药号利用抵押贷款的形式迅速在沪上开设了十七家连锁分店、一家药材行、两家中药厂,成为上海医药界巨子。谁知遇到经济危机,徐之萱的苦心经营受到重创,被迫将徐重道国药号等全部财产抵押给福家号钱庄。1949年后,徐之萱继任国药业同业工会常务委员,当选为人民代表。

徐重道:国药号的创始人,

徐之萱(1895—1970年),又作徐芝萱(图78)。浙江慈溪逍林镇人,医名徐重道,上海国药业巨头。他出身贫寒,幼年在家乡跟随祖父读过三年私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年仅13岁的徐之萱为了谋生,从老家慈溪逍林镇,来到诸暨金家站仁寿堂药店当学徒。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在临浦义大震药店供职,以后又在杭州仁益堂做店员。后去汉口,在叔父开设的药店照管业务。1915年,徐之萱看准上海的发展机遇,辞别叔父,到上海闯荡。徐之萱到上海后,先是在普天乐和壶中天中药店当店员。他白天在店内工作,晚上刻苦自学中医。几年下来,徐之萱就掌握了中医药基本理论、药性及常用中药的配制要领,这为他之后开办中药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徐之萱平时省吃俭用,积累了一些资金,就在威海卫路润德堂药店入了一股,1920年又在帕克路(今黄河路)开了第一家“徐重道国药号”。从此以后,徐重道国药号利用抵押贷款的形式迅速在沪上开设了十七家连锁分店、一家药材行、两家中药厂,成为上海医药界巨子。可是,徐之萱终究是生意人,犯了求利心切、估计不足的错误。为了响应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建设“新上海”的号召,他投资建筑行业,冒险贷款,购买了大量的进口钢材水泥。谁知遇到经济危机,徐之萱的苦心经营受到重创,被迫将徐重道国药号等全部财产抵押给福家号钱庄。然而,“八一三”抗战爆发,物价飞涨,徐囤积的物资大涨,才使他免于破产。

图78 徐之萱

图79 徐之萱旧宅全景

中国人骨子里就有反哺情结,在发达时,会资助乡里,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徐之萱也不例外,在上海发达后,亦回馈乡里,援助亲友。据了解,徐重道国药号中的店伙,绝大多数来自他的家乡逍林、浒山两地,很多都经济困难,因此这些职工获得了雇用机会以后,都十分感激徐之萱,工作都很尽心卖力。如一位曾经在徐重道国药号工作过的店伙的后辈回忆,他父亲在旧社会时,体力比较差,在家乡难谋一饱,后经人介绍到徐重道总店做炊事员,解决了他全家生计问题。除了解决同乡就业问题,徐之萱还常常慷慨解囊,资助款项与药品,帮助有困难的乡亲医病,使乡亲们甚为感戴。(www.zuozong.com)

徐之萱旧宅

徐之萱旧宅(图79)是徐在上海发达以后,在浙江慈溪逍林镇为其母盖的一座洋房,约建于20世纪20年代。洋房位于徐家浦东侧,沿河而建,西侧设有埠头泊船。坐北朝南,由南、北两院组成。院落外墙呈折尺形布局,总占地面积340平方米,由主楼西侧的临河埠头,向东穿过横弄可入北院门,门楣刻有“厚德载福”四个大字,体现了徐氏积德行善的家风。建筑东南为一开间平顶两层楼房,北为三开间双面坡顶三层楼房,后连进深半间的两层平顶楼房两间、三层平顶楼房一间,南北建筑物第二层架天桥相贯通,西南为一天井,内设凉亭,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整体采用了西洋式建筑原料和风格,并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要素。墙面整体以青砖叠砌,嵌以白色洋灰,顶盖青瓦,又以切割规整的长条石为河岸岸基,气势恢弘。洋房后边还建有慎修桥,也为水泥建造,是传统石桥向水泥桥过渡的一个典型。

1932年,徐之萱任上海市国药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1949年后,徐之萱继任国药业同业工会常务委员,当选为人民代表。1971年因病逝世,终年7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