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经济发展的阶段概述,

日本经济发展的阶段概述,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1年至1973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9.8%,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被称为“日本奇迹”。1974—1985年是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时期。泡沫的扩大终于引起了日本政府的警惕。日本央行依旧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实施强化宽松的政策,甚至可以实施更加大胆的政策创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开始,日本人均GDP竟然还继续快速上升,2015年世界GDP排名中,日本仍名列全球第三。

日本经济发展的阶段概述,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多非常类似的地方,比如:中国和二战之后的日本都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的时期,而且这种经济高速增长都是由于出口的不断扩大而带来的,出口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贸易顺差为国家积累的巨额的外汇储备,从而导致本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出现流动性过剩,也面临着巨大的国际政治压力。特别是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前几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股价和房价都大幅攀升,资产价格也迅速飙升,政府实施调控政策,股价出现了回落,但是房价一直是居高不下,而2008年政府为了救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投放了4万亿的流动性,使得房价再一次的飙升,这些现象与日本的经济危机之前的泡沫都是非常的类似。

1956年至1973年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年,日本经济白皮书宣称:“现在已经不是战后时期了”,这被认为是日本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宣言”。政府制定了以“扶持出口、经济起飞”为目标的产业政策,对于新兴成长型产业、加工产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予以大力扶持;企业则通过大规模模仿和引进欧美国家的产品和技术,将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国,再加上“道奇路线”所确定的1美元兑360日元的超低汇率,日本贸易迅速由逆差转为顺差,并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1961年至1973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9.8%,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被称为“日本奇迹”。

1974—1985年是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时期。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经济都陷入了“滞胀”的泥潭,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也从20世纪60年代的10.45%的均速的增长逐渐转为70年代的5.55%的中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也抓住了机会,借“石油危机”的契机,进行战略调整,政府积极地推出新的产业调控政策,发展节能技术和石油替代技术,从而降低了GDP的能耗水平,增强了经济的抗危机性,并且成为第一个走出石油危机的发达国家。在1974年到1985年间,日本的GDP年均增速达到了4.1%,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接近了美国的60%,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在产值结构和就业机构的比重中都超过了60%。在此之后,日本经济无论是从总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鼎盛的时期,微观层面“日本经营”成为了当时全世界企业管理所推崇的模式。

1986—1991年为泡沫经济的膨胀及破灭时期。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廉价的资金成本、过度充裕的货币以及投资鼓励政策,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反弹,但不断升值的日元、大量涌入的热钱以及有利的杠杆投资机会,也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资产泡沫。日经指数从1985年末的13083点上涨至1989年末的38915点,4年间上涨了近两倍,总市值由190万亿日元上涨至611兆日元,增长了2.2倍,成为全球最大的股市。1986至1991年间,日本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上涨148%,六大主要城市上涨245%。泡沫鼎盛时期,日本土地面积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但土地资产总值却是美国的4倍。泡沫的扩大终于引起了日本政府的警惕。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央行连续5次加息,将再贴现率由2.5%上调至6%。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规模。紧缩性政策收到了明显成效,日经指数自1989年12月的最高点下滑,1992年中暴跌至14300点,跌幅超过60%,地价也较最高点下降了一半多。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快速缩水,银行纷纷加快贷款回收,致使市场流动性骤然降低,企业资金状况急剧恶化,大量不良债权由此产生。据《大衰退》一书作者辜朝明估计,地产和股票价格的下跌给日本带来的财富损失约为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当时日本全国个人金融资产的总和。(www.zuozong.com)

1992年至今为长期低迷阶段。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政府曾推出过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动用超过100万亿日元的资金刺激经济,但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产生了一批僵尸企业和僵尸银行。1992年至003年间,日本先后有180家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也导致日本财政状况由长期盈余转向高赤字。1991年,日本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仅为68%,2000年底即上升至143%。进入21世纪以来,仍保持持续攀升势头,截至2015年底,已上升至248%,成为债务率最高的发达国家。此外,日本还推出了长期超低利率和零利率政策。1991年7月—1995年9月,日本银行逐步将基准利率降至0.5%,1999年正式实施零利率政策,但日本已进入流动性陷阱,金融刺激效果不彰,反而形成了持续数年的日元全球套利,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日本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深陷泥沼,长期以来一直跟通货紧缩做抗争,这些年来不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通缩情况依旧严重,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广泛的质疑。日本央行依旧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实施强化宽松的政策,甚至可以实施更加大胆的政策创新。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日本的经济一直让人迷惑,看上去及强大又羸弱、既稳定又动荡、既活跃又沉闷,到处充满了矛盾的信息,很难看清楚整个经济运行的趋势真相。这一点在近期的日本经济发展中更是表露无遗,短期亢奋,同时又难以改变其长期萎靡的惯性,而日本央行又使出负利率的杀手锏,可谓是给日本的政策选择蒙上了一层“罗生门”的阴影。

然而,学界的另一种说法是“失落的20年”应当是日本政府已经实施了“哀兵之策”的弱势政策,更是不断地通过媒体的渲染和炒作,除了日本自身低调的特征和带有危机感的两方面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哭穷”能给日本经济带来实际的利益。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开始,日本人均GDP竟然还继续快速上升,2015年世界GDP排名中,日本仍名列全球第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