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荣宝斋坐落在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其创办者是一个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纸店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三部分: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商业作品,从中提成。自1672年以来,北京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南纸店的建立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1894年设立“松竹斋”连号“荣宝斋”,并增设“帖套作”机构,为后来木版水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荣宝斋
鸦片战争后,松竹斋难以维持。店主聘请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为经理,1894年,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
1950年荣宝斋实现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诞生。新中国五十年来,北京荣宝斋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创造并积累了难以计数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了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在这期间,北京荣宝斋在发展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宽了经营领域和业务渠道,在山东、浙江、四川、辽宁、山西、陕西、湖北、吉林等地设立了经销处,加强了国内的商业和文化活动。
荣宝斋的发展走过曲折的道路,直至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荣宝斋又逢发展传统文化的春天,逐步明确了坚持“以传统业务为核心,开拓传统文化的多元业务,稳步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战略。近二十年来,荣宝斋的传统主营业务在发展,经济效益在持续增长,先后在外埠开设了多家分店或经销处,并相继成立了荣宝艺术品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他所属公司。在此期间,荣宝斋拓宽了经营领域和业务渠道,增进了国内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业务往来。
知识链接
荣宝斋与齐白石(www.zuozong.com)
作为经营字画的百年老字号,历代文人墨客都将荣宝斋作为中国的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家之家。众多名家与荣宝斋结下了不解之缘,荣宝斋也有幸收藏了大量大师巨匠的佳作。
齐白石初到北京闯天下时,由于他的画偏于冷逸,当时的北京人不大喜欢,尽管画价很低,可由于他的木匠出身,齐白石仍受到其他画家的歧视。时任荣宝斋经理的王仁山看了齐白石的画后连连称道,把他的画挂在荣宝斋店铺最显眼的位置上,一有机会便向人介绍、推荐。这使齐白石的画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接受,以至推崇备至。齐白石因此在北京站住了脚,并与荣宝斋结下不解之缘。解放后,齐白石老人一有闲暇,就到荣宝斋去。每次荣宝斋都会热情接待,并专门为他准备茶点水果。由此还留下一个笑话:凡有朋友去看白石老人,他都向人介绍说:你们要吃橘子,就到荣宝斋去买,那里的橘子最好吃。当然,荣宝斋是不卖橘子的,只是为了招待老人总是从市场买回最好的。
在抢救中华文化遗产方面,荣宝斋也功不可没,为此,它又有民间小故宫的美誉。荣宝斋有一对大田黄印章,印章由一块石头劈成,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胤祥七子弘晓之物,属甲级文物。解放后的某天,有人拿着这对石头到旁边的小店想卖,那边的店员看到偌大的田黄说,你这石头太大了,不好卖,切开四块还能卖四块石头的钱。这人便转身来到荣宝斋,荣宝斋师傅一看,马上把石头留下,先请顾客吃饭,然后赶紧去凑钱。田黄珍贵,古田黄则更甚,所以这块田黄可称无价之宝。
随着收购文物的日渐增多,新的问题摆在荣宝斋面前:收回的文物经数百年流传,很多已经残破不堪。于是公私合营后,一批有名的装裱和修复技师被吸收进荣宝斋,这一度使荣宝斋的装裱和修复力量堪与故宫博物院相媲美。
(资料来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华商文化简编》,校本教材,2018.)
目的:通过荣宝斋解放前后的变化,了解国运与商运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