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性物质作用形成遇火即燃的危险状态,在危险物品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物品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品取代可燃物品,不使可燃物品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品与空气混合。其措施如下:
(一)爆炸危险场所加强通风
爆炸危险场所是指能够散发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并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为了不使泄露和扩散的可燃物品积累达到爆炸浓度范围,这种爆炸危险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通风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称强制通风)两类,其中机械通风又可分排风和送风两种。
(二)防止可燃物泄漏和空气渗入
可燃液体具有流动性,可燃气体和蒸气具有扩散性,可燃粉尘在空气中也易扩散、漂浮和沉浮(如面粉)。这些可燃物如果使用、生产、输送和储存的设备、容器和管道密封不好,就会外逸形成跑、冒、滴、漏现象,以致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使用负压条件操作时,如果密封不好,空气还会渗入设备内,与可燃气体或蒸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发生爆炸。渗漏的发生,一般多在设备、管道、管件的连接处,设备的封头盖、人孔益、观察孔、液位计、取样口以及其他主体的连接处,设备转轴与壳体的密封处等。
(三)严格清洗或置换
对于加工、输送、储存可燃气体的设备、容器和管路、机泵等,在使用前必须用惰性气体置换设备内的空气。否则,原来留在设备内的个空气便会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停车前,也应用同样方法置换设备内的可燃气体,以防空气进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特别是在检修中可能使用和出现明火或其他着火源时,设备内的可燃气体或易燃蒸气,必须经置换并分析合格才能进行检修。对于盛放过易液体的桶、罐或其他容器,动火焊补前,还必须用水蒸气或水将其中残余的液体及沉淀物彻底清洗干净并分析合格。置换、消洗和动火分析均应符合动火管理的有关要求,并严格操作规程。
(四)惰性介质保护
用惰性介质保护是防止形成爆炸混合物的重要措施。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
(五)严格控制投料
在反应器内,如若投料控制不好,也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在氨氧化制取硝酸的生产中,氨与空气混合进行氧化反应,其配比临近爆炸极限下限,配比若有失误极易达到爆炸极限。因此,反应物品的浓度、流量都应准确分析和计量。对于连续化程度高、危险性大的生产,在开始投料时要特别注意其配比,并尽量减少开、停次数。
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若有配比失误,多加了催化剂也有可能发生危险。尤其是对可燃物与氧化性物质进行反应的生产工艺,特别要严格控制氧化性物质的投料量。对在一定配比浓度下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生产,其配比浓度应控制在爆炸浓度之外,如因工艺条件限制必须在爆炸浓度范围内生产时,应加以惰性气体保护,且其操作温度绝对不许接近和达到物品的自燃点。
在化工生产中,投料顺序的错误也可形成爆炸危险状态,故投料的顺序也应当有严格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当可燃物与氧化性物质在同一设备内进行混合反应时,应先投可燃物,后投氧化性物质,其顺序不可颠倒。
(六)控制超量有害杂质积累和副反应的形成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由于物品中有害危险杂质的存在(积累、增加)会导致副反应、过反应的发生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原料、成品的质量是保证防火安全的重要条件。(www.zuozong.com)
(七)控制可燃物品的排放
在化工生产中排放的各种废物品内往往含有可燃物,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随便排入下水道,很容易造成着火或爆炸事故。
对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沟也应严格律管理,及时消理,防止易燃物的大量积存,遇火源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为使装置正常运转,需要进行琉水、采样、抽液、排气等操作,在操作时如果排出的是比空气重的气体(蒸气),会积聚在排水沟、渠、坑、槽等低洼处所,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故。所以,应当把液、气排放到装置外的安全地点,不让可燃性蒸气泄漏到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
在生产过程中有些有机物,如硝基苯、硝基甲苯、甲萘胺、苯胺、苯酐、硬脂酸等蒸馏残液的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容易扩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甚至引起自爆。因此,对于易燃有机物排渣时应采取氮气保护或水蒸气保护。
对于裂解装置开车时不合格的裂解气和设备发生事故的裂解气、设备检修时的物品、安全阀外泄的气体以及生产过程中不平衡的物品或设备不配套时不能利用的某些可燃成品等可燃物需要排放时,都应当有事故紧急排放设施,不得随便排放;对液化烃或可燃液体设备,应有能将设备内的液化烃或可燃液体抽送至储罐的措施,剩余的液化烃,应排入火炬系统烧掉;对可燃气体设备,应有能将设备内可燃气体排入火炬或安全放空系统的措施;由于焦化装置加热炉内高温的可燃液体泄放后会立即燃烧,所以泄放时应考虑设置炉内可燃液体事故紧急放空冷却处理设施;对炼油厂常压蒸馏、减压蒸馏装置的初馏塔顶、常压塔顶、减压塔顶的不凝气,不应直接排入大气,应排入火炬烧掉。
(八)正确选择操作条件
由于许多化工生产过程对温度、压力和配比等工艺条件十分复杂,有的甚至在接近物品的自燃点或爆炸极限的条件下生产,所以,如何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对正确选择安全操作温度和安全操作压力是十分重要的。
由物质燃烧的原理可知,物质的爆炸极限与温度、压力有关,即爆炸范围随原始压力、温度的增大而变宽,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可以在爆炸极限之外(大于上限或小于下限)的条件下选择安全操作的温度和压力。
(九)改革生产工艺,用不燃或难燃物品取代易燃物品
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一些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易燃物品,火灾危险性很大。如平阳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负责、周期长,几十克的成品要耗掉甲醇、丙酮4000kg,且要反复三次使用,经过去杂、沉淀、过滤、精制等工序,有大量的易燃蒸气挥发在车间内,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生产工人称之为在炸弹上生产。因此,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研制用不燃或难燃的物品取代易燃物品非常重要。
(十)管理控制好生产部位的易燃危险物品和产品
无论是什么牛生产工艺,其生产车间、工段的各个岗位上,必然要存放一些生产所需的物品和产品以及废物。而这些物品在工业企业大多数系易燃的或氧化性的,如果对其失去控制和严格的管理,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