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进行有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建立正常和稳定的管理秩序,提供企业管理必要的条件和可靠依据,逐步提高企业素质所进行的各种工作,统称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为各项专业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和信息,是企业领导者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决策的依据;是建立正常管理秩序,有效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一)原始记录和凭证
原始记录和凭证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施工现场生产情况最早的真实记录,如各种会议纪要、隐蔽工程记录、施工日志、施工变更通知书、实施情况说明、材料和构配件的收、发及消耗凭证、财务报表等。各种记录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必须及时、准确可靠,并且按规定办理签署认证手续。
(二)计量和检测手段
企业的计量、检测工作,是获得生产经营活动信息的重要手段。获得的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和全面,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建筑产品的工程质量和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要严格计量工作责任制,加强挂牌管理,完善计量工具和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器具、仪表设备的配置、保管、校正、维护,并且保证正确和合理使用。(www.zuozong.com)
(三)定额和标准
建筑工程定额是编制企业经营计划,制定建筑产品价格,参加投标承包报价,实行经济核算和进行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依据;是调节内部生产,控制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拓展建筑生产和经营等管理工作的基础。
建筑企业执行的定额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尤其是在投标竞争中,企业没有反映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定额,就很难有把握地制定竞争策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标准化是根据使用要求,对建筑产品的类型、性能、材质、形状、尺寸、精度、试验方法、交工验收等,规定出统一的标准。建筑标准化是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基本条件。建筑企业针对建筑产品不易定型、施工流动性大、不利于组织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正在努力把建筑物作为定型产品,对房屋建筑的设计、建筑材料的生产供应、构配件的制作、现场施工安装等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推进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