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詹姆斯·克里斯(Games Greece)认为:“在整个成人教育史上,没有比大学所表现出的扩展职能的实现更重要的发展了。”[10]从一所普通的州立赠地学院跻身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期间威斯康星大学拓展学院的出现为威斯康星大学实现了服务社会、振兴经济的承诺,更成为著名的“威斯康星精神”的象征。
1877年,威斯康星大学第五任校长约翰·巴斯卡姆(John Bascomb)曾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威斯康星大学将通过加强与社区的有机联系,致力于社会进步的工作。令人鼓舞的推广项目、通俗性的短期农业课程班的开办,以解决一直困扰乳制品工业的具体问题为宗旨的扩展研究计划的实施,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培训项目的拓展,都只是那些刚刚启动项目的一部分。”[11]很快,威斯康星大学便开设了一系列为周边地区农民开设的讲座和拓展课程。1891年,威斯康星大学专门设立了三类拓展课程项目,包括涉及各学科领域的讲座课程、面向劳动人民的工业课程以及函授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工作由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老师担任。拓展教育的活动包括系统演讲、夜间班级讲座、函授课程、讨论会,后又扩展到短期课程、移动图书馆、咨询、巡回教学等。1903年,在威斯康星州联邦参议员罗伯特·拉福莱特(Robert M.LaFollette)的努力下,威斯康星大学的拓展教育获得了州政府的支持,从此大学与州政府联合在一起,共同推进威斯康星大学的拓展教育事业。罗伯特·拉福莱特在1901年递交给州政府的报告里指出:“为了能够给每个威斯康星州的公民提供优质教育,威斯康星州将一直支持威斯康星大学在这方面的努力,威斯康星大学也必须牢记自己为本州人民服务的使命。”[12]
图1-6 威斯康星大学系统各个分校拓展学院分布
当然更值得指出的是,威斯康星大学拓展学院的发展和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得以传播和发扬跟1904年就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Charles R.Van Hise)的积极推进也密不可分。早年,查理斯·范海斯从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留校担任冶金学和地质学教授。自任校长以后,查理斯·范海斯一直坚持把社会服务作为州立大学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他认为,“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她和州的紧密关系中。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于州负有特殊的责任。教育全州男女公民是州立大学的任务”。[13]但他并没有否定大学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相反,他同意大学应该考虑社会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实际功能和价值,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对州立大学来讲更应如此。在他的推动下,威斯康星大学于1906年成立大学拓展部(University Extension Division),向大众开放图书馆资源等。大学在威斯康星州的各个地区都设立了大学拓展教学中心,提供大量函授课程,为民众解答卫生、经济学、社会学、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就州内争议问题组织讲座进行讨论,提供学校的图书资源……这些教学活动拉近了大学与州之间的距离,扩大了大学在本州的影响,大学的围墙似乎建到了州的边界之上。到1910年,已有5000余人参加了威斯康星大学的函授学习。
如今我们熟知的威斯康星大学拓展学院(University of Wisconsin-Extension),其实就是在原来校外拓展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全州26所威斯康星大学分校都在开展拓展教育,在全州72个郡都设有拓展学院的教学点。从《莫里尔法案》到“威斯康星思想”,从赠地学院的创立到大学拓展学院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见证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确立的过程。
英美两国早期继续教育的发展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
第一,英国“大学推广运动”不仅是英国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萌芽,同时也是英国大学继续教育的开端。这场运动向大众传递了一种大学应当向社会开放,提供社会需要的实用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大学功能的思想,这种思想培养了大学的社会责任感,影响了后来一代代高等教育决策者、教育者的认识与行动。
第二,美国高校开放、包容的文化与注重实用、关注生活的实用主义思想融为一体,他们较早意识到大学不是孤芳自赏的“象牙塔”,唯一选择是走向开放。正因如此,他们较早就把继续教育与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联系在一起,与社会大众共享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这是大学的内在逻辑,也是继续教育在大学的逻辑。
第三,21世纪的今天,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激烈的社会变革,高等学校尤其是传统大学表现出的不适应,以及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要求大学必须及时改革,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继续教育理应当仁不让。
本章参考文献
[1]http://www.conted.ox.ac.uk/about/index.php.
[2]王宝玺.19世纪英国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58.(www.zuozong.com)
[3]胡建华.19世纪以来英国大学制度改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4(2):59.
[4]W·约翰·墨根.英国大学成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成人教育,1993(2):45.
[5]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变革研究[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150.
[6]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8.
[7]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8][13]贺国庆.从莫雷尔法案到威斯康星理念——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确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90.
[9]张宝琨.美国大学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1996(5):41.
[10]杨艳蕾.当代“威斯康星理念”的新发展及其启示——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2(5):114.
[11]朱国仁.从“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演变的历史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36.
[12]http://www.uwex.edu/about/uw-extension-history.html#timelin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