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 %,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比重达到34.8%,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为近60%,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水平,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繁荣发展,要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 %,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比重达到34.8%,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为近60%,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水平,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综合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仍面临一些制约瓶颈。其中,既存在需求侧数字化基础薄弱的问题,也存在供给侧平台支撑能力不足以及环境有待完善的问题。

一是数字化基础薄弱。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企业达到3.0水平,但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仍处于2.0阶段。多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基础薄弱;工业网络标准、技术、产业基本被外商掌控,且标准众多、互通性差,高端工业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关键工业软件等基本被国外垄断。全球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标准协议全部由少数国外企业掌握,工业以太网网络设备市场由国外垄断。工业控制领域高端PLC市场、高端DCS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外企业CAD、CAE、PLM等高端工业软件占据了国内航天、航空、汽车等行业绝大部分的市场。

二是平台支撑不足。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体经济全要素连接枢纽、资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脑。2015年以来,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已超过150个。国际巨头在工业技术、产品、经验和数据等基础上,打造“国际品牌+高端产品+先进平台”的立体新优势。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平台商业成熟度存在一定差距,龙头企业缺乏,核心能力薄弱,生态相对滞后。

三是安全隐患突出。线上线下融合,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从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物理世界蔓延扩散。公共互联网病毒、木马、高级持续性攻击等网络威胁向制造、金融交通能源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传导渗透,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可能引发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此外,生产装备由机械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并将大量接入工业互联网,会带来新型安全风险,这些设备不仅是网络攻击的对象,一旦被控制,会成为攻击源发动网络攻击,破坏力将被指数级放大。美国曾发生大规模断网事件,就是黑客利用僵尸网络控制了大量摄像头、打印机等联网设备发动网络攻击。

四是环境有待优化。以平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新业态,给传统政府监管模式带来新挑战。不规范经营问题凸显。平台经济开创了“人人即商家、人人即媒体”的新时代,由于准入门槛低,经营者良莠不齐,网络售假等不规范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侵犯消费者权益。不正当竞争隐患浮现。在电子商务、网络租约车、移动支付等领域,超大型互联网平台占据强势地位,强制商家进行 “二选一”等行为,引发社会各界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忧虑。数据保护风险加大。互联网平台汇聚海量用户数据,数据价值不断提升,用户个人信息泄漏和非法利用、数据非法跨境流动等风险不断增大,各类恶性事件频发。(www.zuozong.com)

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繁荣发展,要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

第一,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除进一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外,尤其需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面向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需求,全面部署IPv6,加快5G商用进程,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促进工业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开展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创新,提升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水平,加快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实现“建平台”与“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

第二,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数字化是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要着力解决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形成贯通全流程全领域的数据链条。一是夯实数字化基础。加快数字化技术、装备、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二是促进网络化升级。大力推动企业内网改造,继续推进连接中小企业的专线建设,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化水平。三是推进智能化生产。大力发展智能工厂,加强企业间网络化协同,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动产品联网与远程服务,创新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

第三,完善政策环境。着力营造规范有序、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完善适应数字经济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政策法规,构建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大数据安全管理、跨境数据流动等重点领域专项立法同步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二是包容审慎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推动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社会协同治理。三是强化安全保障。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自主和开放、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统筹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全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数据、个人信息等安全保障能力。

第四,加强要素保障。一是人才保障。鼓励校企合作、校院合作,培养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家、科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不断提高数字经济人才资源全球化培养、全球化配置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化人才,畅通人才流动通道,为数字经济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二是资金保障。加大国家专项资金研发支持力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更多投向关键领域和短板领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金融机构、大企业为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定向贷款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三是数据保障。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稳步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加强政企数据对接和互动合作,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的数据共享大平台。制定数据资源确权、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健全市场发展机制,引导数据有序流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