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运比率——绝对必要的基准

营运比率——绝对必要的基准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0-9示出营运比率及其关系,它指出损益表中的销售收入与费用,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的关系。下面将完整而精简地介绍营运比率及它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其各项目金额间的关联。此营运比率应是根据最近的销售。营运比率的计算是基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平均一般持有期间。和应收账款及存货相比,预付费用的金额通常不大,但预付费用不容忽视。

营运比率——绝对必要的基准

图10-9示出营运比率及其关系,它指出损益表中的销售收入与费用,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的关系。本节解释了企业的利润创造活动,即销售收入和费用如何决定企业的营运资产和负债。

在讨论每项关系之前,请注意公司的营运负债拿来抵减营运资产后,得到978-7-111-32049-4-Chapter10-59.jpg22993840的净营运资产。如前面所讨论的,营运负债和公司的其他负债不同。和计息债务不同的是,营运负债是无息的,它们并不是借款的结果,相反,是公司为追求利润所产生的结果。

大致来说,该公司有大约2400万元的资金投资在它的净营运资产,来源是举债和股东资本。两种资金来源都各有其成本。

销售收入和每项费用之间,以及和其所对应的资产或负债之间的比较,可以由营运比率(operating ratio)来衡量。比率一词代表两者的关系或关联,是相当明确且可衡量的。其他收入和费用及其对应的资产或负债,则无法作精确地衡量。下面将完整而精简地介绍营运比率及它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其各项目金额间的关联。

营运比率或关系分为三部分讨论:比率(或关系)的定义;比率(或关系)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

我们不从现金账目开始,虽然以此作开端是件合逻辑的事。在谈过其他的资产与负债后,现金将留在最后讨论。现金是种具有保护作用或宽松的变数,并无一定的标准或经营比率可寻。现金余额取决于管理者的政策和态度,以及企业在任何时间的财务压力和限制。你可以从图10-9中发现,一般企业现金储存大约等于两星期的销售收入。

1.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比率

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是到年底未收现的销售收入,即还没被转换成现金,但明年初可望收账的信用交易。收款要等多久,取决于给予客户赊账的信用期间。在本例中,账款收回平均日数是5周,而且所有销售都是信用交易。

年度最后5周的销售收入在年末尚未收回,应收账款的余额等于5周的周平均年度销售收入。简言之,应收款项对年度营收的营运比率是5/52。此营运比率应是根据最近的销售。换言之,最后5周的信用销售即是应收账款的余额。如果销货随着季节而变动,该年度的最后5周可能是季节的颠峰,所以这个年末应收账款也会是处于它的颠峰。根据营运比率,则

期末应收账款4630032元=5/52×年销售收入48152320元

在本例中,这个主要的营运资产比率,假设所有销售都是信用销售,且当年销售量始终如一;否则,此比率必须加上季节性调整。这个比率是基于公司一般的信用销售条件,然后依公司的实际收账经验调整计算而来。

应收账款对销售收入比率倒过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年销售收入48152320元÷期末应收账款4630032元=10.4倍

这个比率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account receivable turnover)。年销售收入是期末应收账款的10.4倍,当然,这是正确的,但是因果则是倒过来的,销售收入产生应收账款,而不是倒过来的。管理分析时,要特别留意有多少星期的销售留在期末应收账款中。

978-7-111-32049-4-Chapter10-60.jpg

图10-9 营运比率及其关系

2.存货与销售成本比率

相当年度销售成本的期末存货平均周数,即

13/52×31299008元=7824752元

实际上,所有贩卖商品的公司在产品出售及运给客户之前都有存货。当然,持有期间视公司业务性质而异。超级市场的持有期间较短;汽车维修企业则较长。在本例中,期末存货余额等于13周的销售成本。简而言之,存货对销售成本比率为13/52。

期末存货7824752元=13/52×年销售成本31299008元

这个营运比率是一种成本对成本的比率;存货以成本方式持有,等到出售时归入销售成本费用项目。营运比率的计算是基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平均一般持有期间。

一般来说,存货不要持有太长的期间,持有存货有十种风险,并须付出一些成本。产品也许会退化老化、被偷、损坏或甚至误置;储存产品时,通常需要保险,可能还需要守卫;而且存货成本是公司被积压的资金。因此,存货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存货对销售成本比率倒过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年销售成本31299008元÷期末存货7824752元=4.0倍

我们称此为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 ratio);年度销售成本是期末存货余额的4.0倍。我认为,管理分析应注重期末存货要几个星期才能卖掉,这在汽车等产业是标准的财务指标

3.预付费用与营业费用比率

相当年营运费用的期末预付费用平均周数,即

4/52×12186304元=937408元

所有企业都会预付部分费用,例如:火险必须预付6个月以上,几个星期要用的办公室供应品和装运材料也必须预先购买。这些费用要一直到东西被使用了,或是成本依获益期间按期分摊后,才会归到费用项目。这些预付成本先被记录在预付费用的资产项目下,直到此资产减少,才将其转记入费用科目。

本例的预付费用等于4周的全部营运费用,折旧除外。在图10-9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包括:①随着销售量变动的变动营业费用;②随销售收入变动的变动营业费用;③固定营业费用。当期这三项费用的总和是978-7-111-32049-4-Chapter10-61.jpg12186304,所以其预付费用对营业费用比率为4/52,预付费用余额计算如下:

预付费用余额937408元=4/52×年度营运费用12186304元

所有的企业都有这些预付费用,虽然其相对于总营业费用比率的大小因产业而异。和应收账款及存货相比,预付费用的金额通常不大,但预付费用不容忽视。最后请注意:销售成本并不包含在此项比率的计算中。在此作个粗略的比较,存货也可被视为预付的销售成本费用。

4.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关系

年度销售收入48952320元÷固定资产15891600元≈3倍

土地、厂房和设备是广泛的资产账目名称,包括土地、建筑物和其他不动产改良物、机器、工具、家具、平台、车辆等。这些资产提供企业持续活动的产能(capacity)——提供这么大的空间,这么多员工工作时数等等。

这些所谓的固定资产相对于年度销售收入的比率大小,取决于产业资本密集的程度,也就是说,它是否需要这么多资产。一般来说,制造业比维修业需要更多的固定资产,生产线员工平均需要978-7-111-32049-4-Chapter10-62.jpg4000000、978-7-111-32049-4-Chapter10-63.jpg8000000或更多的机器设备,更不用说所需的建筑空间。当然,超级市场就不需要很多的员工。

世上没有所有产业都适用的定律,即使在同一产业,这些长期营运资产的相对大小,也取决于企业需要固定资产的时机。这些资产以原始成本入账之后,账面价值就不再增加,虽然相同资产的重置成本也许已高出许多。资产愈老,成本愈旧。

在本例中,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是1600万元左右,年度销售收入是4800万元,大约是其固定资产原始成本的3倍。这些长期营运资产会折旧,所以其账面价值(原始成本减累积折旧)比资产的原始成本要小很多,而使得这个营运关系更加复杂。

5.折旧与固定资产关系

年度折旧费用902336元÷固定资产成本15891600元≈6%

所有的固定资产,除了土地之外,每年要依主观决定的估计耐用年限,以及选定的折旧方式来提列折旧费用,折旧方式的选择则受所得税法影响。年度的折旧费用加计到累计折旧项目,再抵减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折旧费用是非常保守而且受节税影响,结果常导致折旧费用提列太快,而账面价值过低的现象发生。

管理者应该对折旧决定有控制权,或至少要了解自己公司的折旧年限政策和提列方法。折旧政策对财务报表有重大的影响——不管是利润衡量或财务状况。同时,从现金流量观点来看,折旧和其他费用相当不同,我们将会继续讨论更多有关折旧费用的内容。

在本例中,当年的折旧费用大约是固定资产原始成本的6%。这是因为公司投资了一大笔钱在建筑物,估计它的耐用年限是39年,所以每年折旧费用大概是成本的2.5%。公司其他固定资产的估计耐用年限只有3年、5年或7年。至于年度折旧费用相对于固定资产成本的大小,并没有标准的比率。

6.应付账款与存货比率

期末应付账款的周平均存货周数,即

4/13×7896752元=2407616元

大多数企业以信用购买存货,或者制造业的赊购原料。任何时点,公司的货款都不会全部付清,仍旧会积欠供应商部分的货款。信用交易条件随产业而不同。在本例中,期末应付货款余额等于4周的存货成本;应付账款对存货营运比率4/13。应付账款因购货产生的期末余额计算如下:

应付货款2407616元=4/13×期末存货7896752元

注意:存货的平均持有期间为13周,所以前9周的存货货款在期末已付清,但剩下的4周存货在期末尚未支付,未付的余额记录在应付账款负债项目。这个应允比率是基于供应商提供给公司的正常信用条件而计算的。

7.应付费用与营业费用比率(折旧除外)

相当年营业费用的期末应付账款平均周数,即

3/52×12186304元=703056元

许多入账费用的劳务和支出,例如律师会计师的专业费用,是信用交易的;有些入账预付费用的项目,例如办公室和装运用品,也是以信用交易;电话和其他公用事业服务也是信用交易。这些尚未支付但应先入账的费用或预付费用,会另外记在应付营业费用账户。这些费用和购买存货意义不同,所以它们在内部资产负债表中被放在一个单独的项目。(www.zuozong.com)

在本例中,应付费用的期末余额等于3周的总营业费用;应付账款对营业费用的比率为3/52。自营业费用而来的期末应付账款计算如下:

应付费用703056元=3/52×年度营运费用12186304元

这项营运比率是基于这些费用的卖方所提供的平均信用条件而计算的。

8.应计费用与营业费用比率(折旧除外)

相当年度营业费用的期末应计费用平均周数,即

6/52×12186304元=1406112元

根据我的经验,管理者和专业人员并不喜欢各种相对来说数量都较大的应计费用。许多营业费用并非付款后立即带走的形式。例如,累计的年假和病假津贴,直到员工实际休假时才真正付款。在年终公司计算红利分享和其他利益分享时,这些费用都要先估进刚结束的当期费用中,虽然这些款项稍后才会予以支付。

产品保证及售后服务成本应累计并计入费用,所以这些成本会在销售收入入账的同一期间被认列,使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能相配合以计算损益。简言之,有令人意想不到数目的应付费用要先估计入账。

应计费用和应付账款(货款及费用)不同。应付账款是本于自卖方收到的实际收据,而应计费用发生时,没有如此实际存在的文件当做负债估计。所以,营业费用中的应计费用在损益表中是项单独列举的项目。

在本例中,此项应计负债期末余额等于6周的营业费用,所以其应付费用对营业费用的比率是6/52。自营业费用来的应计费用期末余额计算如下:

应付营运费用1406112元=6/52×年度营运费用12186304元

这项营运比率是基于公司所记录的应计费用类型,例如应计员工年假和病假津贴、应计财产税和应计产品保证及售后服务成本。它考虑了费用入账和真正以现金付款之间的平均时间。它对某些项目是段颇长的时间,但对某些可能很短。

9.应计利息费用与利息费用比率

期末应计费用中所占年度利息费用平均月,即

2/12×613200元=102200元

利息费用每日都在增加或累积中,但在某一段期间后才付款。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时,会计人员估列负债科目中任何未付的利息,所以当年度的全部利息负担得以在当年认列为费用。在本例中,两个月,或是年度利息费用的1/6,在年终尚未支付,所以此项营运比率为2/12。这项自未付利息费用来的期末应计费用余额计算如下:

应计利息费用102200元=2/12×年度利息费用631200元

此项营运比率并无标准或经验法则可循,它随公司而异;多半受约定付息日在什么时候而定。

10.应付所得税与所得税比率

期末应付所得税占年度所得税费用的百分比,即

10%×1071504元=107152元

假设大家严格遵守法令的话,公司所得税法规定,几乎所有估计的当年度所得税,在年终以前都要付清。然而在本例中,在期末有10%尚未付清,并非是不实际的。

应付所得税107152元=10%×当年所得税费用1071504元

约10%的未付所得税营运比率并非罕见,为什么年终的未付所得税会比10%更多或更少,这有许多技术上的理由。如果此项负债占年终所得税费用极大的比率,则是不寻常的——虽然企业有时候会处于一个不寻常的税务状况下。

11.现金与销售关系

期末现金余额2053304元÷年度销售收入6019040元≈2周

我们现在已经看过公司所有的营运资产和营运负债,该是回头讨论现金的时候了。在本例中,公司期末现金余额比2周的销售收入稍多点。

期末现金余额2053304元÷年度销售收入48152320元≈2周

现金对销售营运比率约2周。

所有企业都必须在其存款账户中保留足够的现金。但是需要多少才够?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会担心,是否现金会不够发下个月的薪水。有些负债可以延后几天甚至几星期,但是员工的钱,必须准时支付。

在只打算付薪水和维持最少量的基本支出之外,企业还应持有多少额外的现金,并无规则可循。

显然,应避免过多的现金余额。原因如下:

1)资金有其成本,而过多的现金是项无生产力的资产,不够支付公司花在营运资产上的资金成本。

2)过剩的现金余额,显得管理者控制成本的态度散漫。如果现金呆滞在银行里只等着开支票付钱,会鼓励不必要的花费或不细察就随意付款。

3)过剩现金余额会导致失窃及侵吞公款的机会大增。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多一点的现金余额是有其好处的。企业也许可以用付现金作为大量信用交易的筹码,和主要供应商谈判更好的价钱。持有比付薪资和提供公司现金收支的安全存量还多的现金余额,有很多就是持这样的理由。坦白地说,如果是我的公司,我想我会保持3周甚至4周的现金余额。其实,2周的薪金应该就可应付公司所需了。

公司或许可以向它的外部资金来源,即负债和股东权益募集额外资金,但若公司已经借到无款可贷的地步,而股东也不愿意投注更多的资金到公司,外部资金来源很可能无法及时提供需要。我想,用足够的但不太多的现金余额当做范例,应该会提高你在后面章节中讨论现金流量分析时的注意力。

在业界具有领导地位的某公司优秀主管说,他控制公司后,现金余额很紧,以保持管理者的警觉性。这其中也许蕴含许多真理,但如果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在管理每天的现金流量上,可能反而无法管理好更重要的事项。

12.资产周转率

年度销售收入48152320元÷净营运资产22993840元=2.09倍

顺便提到另一个比率,称为资产周转率。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年度销售收入48152320元÷净营运资产22993840元=2.09倍

资产周转率是个非常粗略的比率,它是数项已讨论过的特定营运比率和关系的综合平均数。基于决策和控制所需,管理者必须注意特定的营运比率。可能某一比率会失去控制,但是其他的应允比率也许仍令人满意。

偿债能力代表企业准时偿付债务的能力。有两个比率被广泛地用来评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与先前所解释的营运比率相反,这些偿债能力比率是综合比率,由两种以上的项目综合成一个数字,以计算每一个比率。

本公司的流动比率计算如下(资料见图10-2):

流动资产15445496元÷流动负债8126136元=流动比率1.9

从公式中看出,公司在年末对每一元的流动负债有1.9元的流动资产。速动比率只包括现金、约当现金和分子中的应收账款。它的计算如下:

[现金2053304元+应收账款4630032元]÷流动负债8126136元

=速动比率0.82

这里的理念是:现金和应收账款为支付流动负债的较快速还款来源。经验法则是要保持流动比率在2.0以上,速动比率在1.0以上,但是也有许多行业不适用这个法则。

注意:这两种偿债比率都以外部财务报表的信息作为计算基础。管理者另外能取得他们需要的营运比例和其他细节信息,以判断公司是否能偿付下周、下个月、下一季,或下一年的债务。可以准备详细的现金流量预算,列出何时会收到现金及何时须付款;或者公司干脆维持一个相对大的现金余额,来做万一收现金延期或有意外资金需求时的防护网。

以上所讨论的营运资产和负债适用于许多企业和产业。

所有企业(制造业或服务业)受管制或不受管制的、大或小的、私人或公开发行的,都应该列出与相对资产及负债有关的销售收入和费用的营运比率。若没有这些必要的基准,要分析不同决策的利润结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影响,都会非常困难,管理者将缺乏线索来进行控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