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习惯性占有(形成偷窃)行为

儿童习惯性占有(形成偷窃)行为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少数儿童于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在心理作用或利益驱使下,遇到适当环境可出现某些将他人物质占为己有的偷窃不良行为。当成人后形成惯偷者,被视为“心理变态”性疾病或犯罪行为。这一行为已构成物质性焦虑和心因性依赖,属青少年心理变态了。应认识到偷窃行为可耻,属于不劳而获和贪欲行为。教育儿童树立良好行为,并结合法制宣传资料和电视报道根除不良行为。

儿童习惯性占有(形成偷窃)行为

有少数儿童于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在心理作用或利益驱使下,遇到适当环境可出现某些将他人物质占为己有的偷窃不良行为。最初是拿小朋友玩具、文具和其他小东小西。当得不到干预、教育、矫治,可发展到在伙伴家玩耍时,拿他人家的钱物等贵重与值钱的物品。这种行为往往比较隐蔽还不让家长知道,很难及时发现而受到批评教育。当偷到他人财物之后,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渐渐地滋长他的“占有欲”。随着偷窃行为的升级,欲望在不断膨胀,可在儿童幼小心灵深处根植下来(即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固定模式);一旦环境适宜时就会重复发生,这时可称之为“习惯性不良行为”。有些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认识到这种行为可耻,或家长发现后进行批评教育而制止;有少数儿童可持续到成年时期。从表象上看不出行为异常,可是对儿童心理行为健康以及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人格发展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成人后形成惯偷者,被视为“心理变态”性疾病或犯罪行为。

【发生原因】

(1)认知能力不足与好奇心理:少儿期的这种不良行为发生原因,多与其认知功能尚未健全或出于好奇心理,多数少儿常因自己家中没有而看到他人有的新奇小型物件,如儿童小玩具,家中陈设的小摆件,衣物饰件,成人精致打火机等,出于好奇而趁人不备摄取。多数少儿玩玩或欣赏后放回原处,少数出于贪心而据为己有,此属于无知行为。

(2)家庭经济条件与人格发育障碍:既往有句俗话,叫“饥饿生盗心”。可是有很多穷苦学生却人穷志不穷,相反受过艰难困苦的人,将苦难时当财富,能激励人的一生。但是,当前部分少年缺乏励志观念,或在人格发育上,家庭教育方式上等,存在一定缺陷。于家庭经济窘迫时,加之孩子在人格、品质、认知等问题上产生障碍时,会萌生偷窃心理,促使其想占有他人物质,用以弥补自己。

(3)中枢性贪念意识与犒赏机制:人的思维活动与精神意志,心理行为都在大脑中枢神经支配去有所为或无所作为的。儿童进入青春期时,其虚荣心理就开始明显化,赶时髦,追时尚,敢潮流,爱虚荣等,在现代青少年中非常流行。可是少数儿童家庭条件受到限制,条件好的家庭讲时尚很容易,而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就很难赶上时髦。但他们对追求时尚的愿望并不因此而消减,可是因受经济条件而未能令其满足。当这种攀比之心因家庭状况相矛盾时就不顾自己的尊严,抱着侥幸心理去占有(偷窃)他人物质;当占有他人物质后的兴奋与快感占领其恐惧心理,兴奋性刺激脑内犒赏机制神经肽,分泌化学性物质,令人感到欣慰与快感,从而产生“贪欲”。当再次出现不满足时就会尝试再次去偷窃。有些少年在劳教时反映,也明知这一行为可耻,更不符合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有终止的愿望,但贪欲与犒赏的兴奋性的膨胀致使不能自我控制,如此反复发生就养成了这种“惯偷”的不良行为。

【行为表现】

(1)儿童期表现:儿童期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出于好奇和童心爱玩,看到别人好玩的东西随手拿去,获取后觉得好玩反而不舍得归还物主。稍大点的儿童会时而听到父母说起偷别人东西可耻,背着别人拿他人物品为偷等,会产生羞愧心理而又没有勇气归还失主。往往就这样一次次过去了。有时干得很隐蔽,藏得很秘密,当被父母或其他家长发现后,自然要对孩子讲明道理和进行必要的教育,从而使许多孩子终止此行为不再发生。

(2)少年时期表现:多数少年是由童年期发展而来的。到了学龄期,同学中会出现许多各种各样物品,如精致衣服饰件,女生好看发卡,挂件,好看的文具类等。有不良行为占有欲的少年,对某物件产生兴趣后,贪念心理油然而生,伺机行动,当趁其不备时会下手窃取。据劳教所少年在审讯中所透露,一般先偷同学餐劵、香皂等,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发展到偷同学钞票或其他贵重点物质。在偷窃过程中也有心慌、心跳、恐惧感,到后来,上述感觉尽消失,反而出现一种窃喜与满足的快感,真是到了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地步了。所窃物质也从小件到大物,从偷同学到偷老师偷家长和偷向社会。当同学谈论或失主找寻时,从最初的逃避、羞愧、面红耳赤、心理惧怕,表情有些异常,到后来默然以对。这类少年如得不到改正,可发展成为惯偷,一直影响到成年期甚至走向犯罪。

(3)惯偷的表现:据一位少年偷窃犯口中供称:他就是从小开始,一步步走到犯罪道路的。据他交代,由于在学校被发现后家长为让他换个环境而到技校学修理汽车,15岁时因故伎重演被同学抓个正着。他讲:哪天不偷别人东西,那天晚上就睡不了觉,总感到内心焦虑和烦躁不安,夜静时翻身起来,跑到附近中学,偷老师办公室哪怕一盒书钉,回到铺上就立马能安稳入睡。因偷一家公司电脑而被抓。在搜查他店铺内时,竟然发现许多偷来的赃物与其工作、生活毫不相关,如印泥、小号、吉他、打字机、麦克风等,除了5部手机、电脑、液晶电视外,其他尽是些很不起眼,又派不上用场的东西。最可笑的是还偷来女人用的口红、睫毛膏、胸罩、裤衩和卫生巾等。据他说,一段时间不去偷,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安。这一行为已构成物质性焦虑和心因性依赖,属青少年心理变态了。

【干预措施】(www.zuozong.com)

应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理念,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使自己获得幸福。应认识到偷窃行为可耻,属于不劳而获和贪欲行为。让儿童从小认识到社会上所有的财富都是通过人类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儿童从小就应该热爱劳动,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去创造财富,由此,养成热爱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去享受幸福生活的行为,从而避免长大后好逸恶劳,想通过不劳而获去欺骗(如金钱诈骗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都是想通过不劳而获)、偷盗、抢劫、伤害他人或杀人越货、窃取他人财富的违法犯罪行为。教育儿童树立良好行为,并结合法制宣传资料和电视报道根除不良行为。

(1)儿童期加强认知能力教育,发现越早,年龄越小,预后越好。由于其行为相当隐蔽,一旦发现,及时干预,以免时过境迁,他找理由失去教育性干预时间窗。有些儿童把占有物窝藏很密,当发现非家有玩具(也称赃物)时,详询来路,可立即进行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知水平,使其明白这种行为要不得和危害性,切记不可当他人在场,以防儿童人格尊严受到伤害。

(2)对学龄儿童应在平时教育的基础上,加以心理疏导。特别注意在没有摸清事实真相之前千万不可轻易下结论,这方面无论家长或老师都应掌握策略。当人赃俱获时也要把少年当朋友对待,用谈心举例方法,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种可耻行为的严重危害,对一生人格形成不利。

(3)对青少年习惯性偷窃行为者,在人赃俱获后,除心理疏导疗法以外,可实行强化训练,但注意影响面不能扩大。此期少年应有一定认知能力和判别是与非的定向思维能力、若任其发展倾向有可能走向犯罪,届时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误了孩子终生。多数青少年会迷途知返,少数青少年越变越差者,可送到“特教学校”进行特殊教育,以矫正扭曲心理,各门课程合格后返校继续完成学业,使其学习一定专业知识后,回归社会,做到既不可放弃,更不能抛弃。

【药物治疗】

此法适用于青少年期正形成偷窃成瘾的习惯性危险行为者。在出现不偷窃心理焦虑和烦躁不安、夜间失眠时:

(1)于晚上服艾司唑仑(即舒乐安定)1mg:可达到心理平静而进入睡眠状态;如疗效不佳,可更换阿普唑仑0.40.8mg;或可使用劳拉西泮0.5mg。一月后睡眠正常后可递减到撤药。

(2)焦虑持续到影响社会功能、学习、生活时,可于早餐时口服氟西汀,1518岁少年每日一次,20mg;氟西汀也是一种良好的抗焦虑药,每日一次,早餐时20mg一次服下。上药均不影响学习与日常生活,但尽量避免竞争性体育运动和高危活动,因为毕竟是服用了抗焦虑药物。

(3)中成药中的五味子糖浆,柏子养心丸,养血安神片,安神补脑液等。抗焦虑,抗失眠也是一种选择,并且副作用更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