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
人口发展与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及其匹配程度分析,旨在揭示舟山市行政辖区整体及下辖各县(区)建设用地消耗与自身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动态变化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测算分析舟山市及其下辖各县(区)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可判定舟山市及其下辖各县(区)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揭示舟山市及其下辖各县(区)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匹配协调程度、节约集约用地总体趋势、区域差异及存在问题。
人口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主要涉及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农村人口与村庄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等指标,本书采用2011—2014年的人口增长量与同期建设用地增长量之比(表4.3)。
表4.3 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弹性系数计算指标
根据表4.3中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弹性系数计算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舟山市及其各县(区)的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农村人口与村庄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表4.4)。
表4.4 舟山市及其各县(区)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弹性系数计算结果
(二)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1.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匹配情况
从总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匹配情况看,舟山市2011—2014年间常住人口由113.70万人增长至114.60万人,增加了0.90万人,增幅为0.79%,同期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由23970.90公顷增长至25741.50公顷,增加了1770.60公顷,增幅为7.39%。城乡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速度,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仅为0.11,可判定舟山市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粗放趋势型。舟山市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从2011年的210.83米2/人增长至2014年的224.62米2/人,增加了13.79米2/人,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外延扩张态势。
从下辖各县(区)的情况看,舟山市各县(区)中定海区和普陀区作为舟山市的中心城区,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较强,近年来总体呈现常住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同步增长的态势,但常住总人口增长速度也慢于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速度,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仅为0.16和0.10,土地利用外延扩张特征比较明显。而岱山县和嵊泗县则呈现出常住总人口减少而城乡建设用地较快增长的趋势(表4.5)。
表4.5 舟山市及其各县(区)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匹配程度(2011—2014年)
注:本表中的增长量、增长幅度均指评价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变化量,即2014年末相比于2011年末的变化状况。(www.zuozong.com)
这一时期,舟山市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以下趋势特点:常住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同步增长,人口增长速度慢于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土地利用趋势总体趋于粗放,其中岱山县、嵊泗县呈现出人口减少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态势。
2.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匹配情况
从城镇人口发展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匹配情况看,随着舟山市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常住城镇人口由2011年的73.11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75.98万人,增加了2.87万人,增幅为3.93%。同期城镇工矿用地面积由12814.76公顷增长至13562.33公顷,增长了747.57公顷,增幅为5.83%,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也慢于城镇工矿用地扩展速度,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仅为0.67,总体表明近几年舟山市仍处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建设用地过快扩张状况,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集聚能力仍较弱,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11年的175.28米2/人增加至2014年的178.50米2/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提高了3.22米2/人。
从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匹配情况看,各县(区)均呈现出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态势,其中普陀区、岱山县城镇人口增速快于用地增速,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1.41和13.34,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集聚能力不断提升,但定海区和嵊泗县的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小于1.0,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表4.6)。
表4.6 舟山市及其各县(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匹配程度(2011—2014年)
注:本表中的增长量、增长幅度均指评价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变化量,即2014年末相比于2011年末的变化状况。
这一时期,舟山市城镇工矿用地利用存在以下趋势特点: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均保持增长,土地城镇化总体快于人口城镇化,其中普陀区和岱山县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城镇人口集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农村人口与村庄建设用地增长匹配情况
从农村人口发展与村庄用地增长匹配情况看,舟山市2011—2014年间常住农村人口减少了1.97万人,而户籍农村人口增加了0.51万人,城乡两栖人口比重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村庄用地仍处于较快增长态势,村庄用地面积由2011年的11156.14公顷增长至2014年的12179.17公顷,增加了1023.03公顷,增幅为9.17%;常住农村人口与村庄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0.53,户籍农村人口与村庄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0.09,这表明当前舟山市城镇化进程中村庄用地外延粗放扩张问题十分突出,人均村庄用地呈现不减反增的趋势。其中:常住人口口径的人均村庄用地从2011年的274.85米2/人增加至2014年的315.36米2/人,增加了40.51米2/人;户籍人口口径的人均村庄用地从2011年的185.69米2/人增加至2014年的201.04米2/人,增加了15.35米2/人。这表明当前舟山市城乡两栖人口的双重占地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如何严格控制村庄用地无序蔓延扩张,加强农村低效、闲置用地有序退出,并在当前农(渔)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确保“拆旧区块”及时复垦,对于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农村人口发展与村庄用地增长匹配看,定海区和普陀区呈现出常住农村人口减少、户籍农业人口增长、村庄用地较快增长的态势,城乡两栖人口双重占地问题是导致村庄用地不减反增的重要原因,而岱山和嵊泗两县则呈现出常住农村人口与户籍农业人口同步减少、村庄用地较快增长的态势,城镇化进程中村庄用地不减反增、外延扩张、人均村庄用地持续增加问题更为突出(表4.7)。
表4.7 舟山市及其各县(区)农村人口与村庄建设用地增长匹配程度
注:本表中的增长量、增长幅度均指评价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变化量,即2014年末相比于2011年末的变化状况。
这一时期,舟山市村庄建设用地利用存在以下趋势特点:农村人口增长停滞甚至减少,但村庄用地仍较快扩张,村庄外延粗放式扩张问题十分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