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绿色崛起: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实施绿色崛起: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化绿色崛起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保持加强绿色崛起的战略定力,推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北部湾海域围填海。建立广西绿色崛起战略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自然资源管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的刚性管理,严守底线红线,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实施绿色崛起: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深化拓展自治区“生态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等战略部署,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突出标准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整治、转变绿色发展方式三个重点方向,推动自然资本增值,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壮”“美”广西建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把广西建设成为珠三角生态涵养重地、国际旅游休闲名区和“北方冬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广西样板”。

1.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定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抓紧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北部湾海域保护线。绝不允许突破边界、底线、红线,绝不允许沿用粗放增长方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严格执行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行动。到“十四五”末,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保持总体稳定,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节能减排水平提升,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

2.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持之以恒一手抓生态系统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手抓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加快把广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持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国家部署,以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深化绿色崛起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探索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3.切实转变绿色发展方式。保持加强绿色崛起的战略定力,推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在谋发展、作决策、上项目上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建设的和谐统一。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考核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广西广东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健全省际利益补偿机制和纵向生态补偿机制。(www.zuozong.com)

4.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增强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文旅业和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挖掘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潜力,把握能耗增(减)量释放节奏。推进各领域废弃物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建设“无废省区”,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垃圾处置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垃圾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河长制、湖长制平台和载体,建立行业间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水务高质量发展。

5.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加强左右江、邕江、西江、红水河、漓江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荒漠化综合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生物多样性。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北部湾海域围填海。

6.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广西绿色崛起战略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自然资源管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的刚性管理,严守底线红线,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按照国家部署,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