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通道不同于交通通道和运输通道,它不只是道路基础设施。它包含复合交通运输轴,也包含从分散到集中的货流,还包括多个运营商共同提供稳定的运输的服务体系。很多同志担心,建设物流通道,会不会是过路的“通道经济”?事实上,大家经常说的过路的“通道经济”还不是通道经济,因为那就意味着只提供了道路等基础设施,还没在“经济”上做文章、下功夫。真正的通道经济,是立足于物流通道建设,面向沿通道经济增长需求,以物流产业为基础,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合作。
港口是物流通道的龙头,是各类经济要素的重要集散地。国际国内一些港口地区把发展通道经济作为经济崛起的重要选择,并取得了成功。
1.类型一:国际航运主通道。
上面讲的国际主要港口中,新加坡是发展通道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
新加坡独立前后,国内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高。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相关主要决策者的个人经历最后决定了政府将区域主导产业定位于国际航运及相关产业。新加坡也经历了建设通道、布局配套产业、经济发展升级几个阶段。
——独立初期,新加坡政府将80%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大部分收入投入港口扩大再生产。同时,政府大力推行港口集装箱中转运输发展模式,吸引船公司把新加坡作为其集装箱管理和调配基地,此举成功地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东南亚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
——此后,政府先后出台了《1972年度预算报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发展规划》(1981)和《新加坡经济:新方向》(1986)等一系列经济促进政策,利用通道加快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20世纪80年代,除了港口服务业,新加坡的修造船业、炼油工业均具备相当规模,处于亚洲甚至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依托通道的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
——进入21世纪,新加坡政府通过给予航运、航运金融企业财政和税收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吸引航运产业链上的关系型嵌入的企业入驻新加坡。目前的新加坡,仍然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也是继美国纽约、英国伦敦、中国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2.类型二:汇集内河流域。
长江经济带是繁荣发展了几千年的通道经济。(www.zuozong.com)
——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干流全长6300公里,形成的黄金水道,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布局其上,沿江11省市拥有大小城市数量占全国城市的三分之一以上,集中了一大批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
——产业、内河航运和国际贸易的联动发展,持续推动经济带的繁荣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主要是东西走向,又以长江航道最大,沿线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撑起了长三角的世界级港口群。2018年,沿线11省市外贸总量10.5万亿元,长江航道每年为上海港供给集装箱超过千万标箱,加上长三角地区的繁荣发展,上海港成为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
3.类型三:深根内陆腹地经济。
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连云港也是一个典型代表。
连云港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长江三角洲最北端,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连云港本身经济并不发达,但有效地用好了区位和通道优势,大力发展港口,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已形成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通信信息及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性港口。2017年,进入全球集装箱港前50名,排第36名,集装箱量470万标箱。
应该说,连云港的情况与北部湾港相似。连云港与钦州港同列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其设想把连云港建成一个可容巨舶的二等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它用好了陇海—兰新铁路,当前正在开行的乌鲁木齐—连云港、兰州—连云港、西安—联运港、郑州—连云港等海铁联运班列线路,使其在东西走向的物流通道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从这几个通道经济发展的范例来看,至少有这样三条经验:一是港口和广大腹地的互动发展;二是港口物流体系本身的建设培育;三是依托通道布局贸易、产业发展体系。
西部陆海新通道以物流通道先行,是改变中西部地区过去十年一味地追求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发展套路,通过提高物流效率,形成物流枢纽。通过打造枢纽经济,形成中转贸易和流通加工。一是形成物流活动供给资源池,通过改变供需平衡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物流成本。二是通过规模效应形成高于其他地区的物流活动强度,带来大量物资集散,使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明显放大。三是物资集散带动交易量,各企业将区域分拨中心或国际通道上的中转保税设立于此,带来大量交易资金的沉淀。四是依托多通道、多业态的物流集聚,引导对物流成本和时效敏感的产业在此投资布局。这样,我们的通道经济才能够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