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论级差地租Ⅲ:自然资源、生产价格和级差地租

马克思论级差地租Ⅲ:自然资源、生产价格和级差地租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叙述方便,不妨称之为级差地租Ⅲ。级差地租Ⅲ,马克思是作为“级差地租的一般概念”予以论述的,这些将马上谈到。级差地租须以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出为前提。反之,若甲乙两地有等量的地面产出,且其个别生产价格相同并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则两地有依存于地面产出的相同级差地租。瀑布没有价格,因为它不能提供级差地租,从而不是资产。

马克思论级差地租Ⅲ:自然资源、生产价格和级差地租

如果说级差地租Ⅰ是反映土地优劣程度差别的地租,级差地租Ⅱ是反映等量投资的产量差别的地租,则图1(b)反映的是有无某种自然资源差别的地租。在《资本论》第三卷,这是马克思首先讨论的级差地租形态,后人却较少注意。为了叙述方便,不妨称之为级差地租Ⅲ。让我们从马克思的举例谈起。

“我们假定,一个国家的工厂绝大多数是用蒸汽机推动的,少数是用自然瀑布推动的。”显然,“利用瀑布进行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比较小,因为生产这种商品时需要的劳动总量比较少”。或者说,较之于使用蒸汽机的工厂,使用瀑布的等量资本有更大的产量,或者单位产量耗费较少的资本。

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假定使用瀑布的工厂之间和使用蒸汽机的工厂之间没有个别生产价格的差别。这一假定反映在图1(b)中就是两条平行的个别生产价格曲线或供给曲线。使用蒸汽机的工厂要获得平均利润,所以,它们的个别生产价格即是社会生产价格。使用瀑布的工厂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即为级差地租Ⅲ,如图1(b)中的矩形阴影所示。

级差地租Ⅲ,马克思是作为“级差地租的一般概念”予以论述的,这些将马上谈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级差地租Ⅲ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租形态,它反映使用和不使用自然资源的差别,更能清楚地显示出自然资源的资产特征。(www.zuozong.com)

级差地租须以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出为前提。假定甲、乙两片土地是不能提供任何地面产出的蛮荒之地,则它们不会有任何地租。倘若甲地埋有矿产而乙地没有,则甲地因为矿产而成为资产,即矿地产。较之于乙地,甲地的全部地租都是矿产资源提供的地租。在这里,矿产和地产是完全合一的。

反之,若甲乙两地有等量的地面产出,且其个别生产价格相同并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则两地有依存于地面产出的相同级差地租。甲地仍为矿产地,乙地为非矿产地。若开发甲地矿产不影响其地面产出,则甲地的级差地租等于矿产地租与地面地租之和,肯定大于乙地地租。若开发甲地矿产会牺牲其地面产出,则甲地地租等于矿产地租减去地面地租。在这里,矿产和地产是分离的。极端地,一繁华都市或一处风景名胜地下的矿产可能是不值得开采的,因为地下收益不足以抵补地面收益。在这里,是地产吞没了矿产。更一般地说,某种自然资源成其为资产,不仅在于它能够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出或货币流量,更在于它能够提供不使用这种资源就不能提供的货币流量,或者较之于不使用这种资源等量资本能够提供较大的货币流量,亦即相同货币流量只须耗费较少的资本。要言之,自然资源因为能提供级差地租而成其为资产,其资产价格只是资本化的级差地租。“如果利用蒸汽能提供利用水力时所没有的巨大利益,而这种利益已足以补偿费用而有余,那么,水力就不会有人使用,就不会产生任何超额利润,因而也不会产生任何地租。”换言之,如果使用或不使用瀑布对个别生产价格没有影响,即图1(b)中两条供给曲线完全重合,则没有人愿意花钱买瀑布。瀑布没有价格,因为它不能提供级差地租,从而不是资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