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西哥人历史上的货币进化

墨西哥人历史上的货币进化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本国货币形式存在的价值,等同于任何其他形式存在的等价产品。据说,在发现墨西哥大陆的时代,墨西哥人完全不知道货币是怎么一回事。而当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时,当地居民才刚刚开始使用可可粒作为货币从事小额的、少量的交易。

墨西哥人历史上的货币进化

在一个哪怕是刚刚步入文明进步的社会中,任何一个单独的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独自生产出满足自己全部需求的生活产品,而且仅凭个人的努力,也几乎不可能制造出一件完整的产品。但是,即使他独自生产出一件完整的产品,他的全部生活需求也不可能仅仅限于这个产品。他的生存需求五花八门,因此必须要把他生产的超过他个人需求的那部分多余产品,拿出来与别人交换成自己需求的其他东西,以获得可供自己消费的所有东西。顺便说一下,各行各业的个体生产者只留用很少一部分自己制造或生产的产品,如园丁只保留少量自己种植的蔬菜,面包师仅留下很少一部分自己烤制的面包,鞋匠只留很少数量自己制作的鞋,等等。所以,在所有社会中,生产出的绝大部分产品,几乎都是社会产品,都必须通过交易这一媒介达成最终消费。

有人错误地推断说,交换和转移是财富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尤其是商业的基础和本源。产品的交换和转移,其实只不过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次要和附属的过程而已。我的理论根据是,如果每个家庭都自产自己消费的东西,正如我们看到在美国一些边陲居住区有时实行的那样,社会仍在继续运转,尽管没有进行过任何一次产品交换或转移。在这里我提出了个人意见,目的全在于指出正确的原则,没有丝毫想贬低产品交换和转移对于促进生产的重要性。现在我从以下观点展开讨论,就是说,在社会文化发达的阶段,离不开产品交换和转移。

一旦承认了产品交换的必要性之后,就有必要停下来考虑一下有关组成社会的成员必定会遇到的许多混乱局面和面临的困难。大部分社会成员只不过是一种或最多两三种产品的生产者,但在他们中间连最贫穷的群体也必定是许多种类产品的消费者。假如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生产的特定产品用来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假如整个交换过程都必须采取物物交换的方式,那么接下来必将引发巨大的混乱。饥饿的刀匠必须把打制好的刀具找面包师交换面包,但后者也许已经拥有了很多刀具而迫切需要的是添置衣服。面包师想用面包与裁缝置换衣服,但裁缝需要的不是面包而是屠户家的肉类,等等。

为了摆脱这些令人尴尬的困境,刀匠在发觉他无法劝说面包师接受他所不需要的刀具以后,必将竭尽全力去取得面包师随时能够用来交换他自己所需的物品。倘若社会有一种物品,不但本身具有内在的效用,而且随时都可得到任何人愿意接受交换的必要的消费品,以及因易于分割而成为所有成员需求的对象,那么这物品就是刀匠愿以他的刀具换取的东西了。因为刀匠根据经验懂得,一旦他拥有这种物品,就能毫无困难地通过第二次交换获得面包或任何其他产品。

货币就是这种理想的物品。

以本国货币形式存在的价值,等同于任何其他形式存在的等价产品。货币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具有以下两种特质:

第一,作为交易媒介,具有协助有需求交换产品或需要购买产品人的特质。换句话说,它具有社会中所有成员取得所向往的东西的特质。由于人们普遍相信货币是一种所有人都愿意接受的东西,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拥有了货币,通过一次交换行为就能直接获得需要的东西,不管这东西是什么。至于拥有任何其他物品的人,绝不能确保手中的物品一定能为拥有他所向往产品的人接受。

第二,货币具有可准确地分割为恰恰与人们打算购买的产品的价值量大小等值的特质。这个特质使货币能受到所有购买东西人的青睐。换句话说,深受所有社会成员的青睐。正是由于这个特质,人们想把自己所拥有的多余产品交换成货币,而这些产品通常能让他们用这种形式的价值购得相当于自己所需要的价值,并能随心所欲地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购得任何他们所想要的东西,以代替他们起初卖出去的东西。(www.zuozong.com)

文明的发展程度达到高点时,社会成员中个人生活需要的产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又各不相同。当生产过程的分工极其精细的时候,产品交换不仅显得更加迫切、发生得更加频繁,而且交换过程也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形态。生产者各自消费自己的产品以及传统的物物交换的办法,已经变得更为不切实际。例如,如果一个人仅制造刀柄,而不是制作整个刀具,那么在刀具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城市,他便不再生产任何他可使用的东西,而没有刀身的刀柄能做什么用呢?这个人无法消费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哪怕仅仅是微小的一部分,因为他根本用不着,因此他必须把自己生产出的全部产品用来交换自己生活所需的消费品。然而,除了从事刀具生产最后一道加工工序的刀匠外,他的产品对任何人都不适用。但是,刀匠自己拿不出面包和肉与他交换刀柄,因为刀匠自己也不生产这些东西。因此,他必须使用一种由于社会习惯而使大家都能够用来交换大多数其他东西的物品,才能换回自己所需的生活必需品。

可以说,国家的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分工越精细,使用货币交换产品就越显得必要和紧迫。[1]纵观历史,完全不知道使用任何特殊物品充当货币国家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在发现墨西哥大陆的时代,墨西哥人完全不知道货币是怎么一回事。而当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时,当地居民才刚刚开始使用可可粒(grains of cacao)作为货币从事小额的、少量的交易。[2]

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选择并确定某一种物品,同时排除其他物品充当货币的是习惯而不是政府的权力。因为政府虽然可以铸造出称作克朗的银币,但政府是不能强迫人民用货物换取这种银币的,至少这是财产权受到尊重的地方的实际情况。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克朗银币用来交换货物,也不仅仅是因为币面铭刻的印记。货币的流通和其他货物的流通相同,人们有自由以一种货物交换其他实物,或换金条,或换银币。一个人所以宁愿要银币而不要其他物品,完全是因为他从过去的经验晓得,拥有他所需购买产品的人,对银币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物品。克朗银币之所以成为通用的货币,就是凭借这种社会群体的自发选择,没有其他任何根据。倘若人们有一点根据可以设想其他种类的物品,比方说小麦更容易换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那他们将不把物品换成克朗,而是要换取小麦,这时的小麦就具有货币的一切职能。事实上,当指定的货币或政府所发行的货币信用扫地或失去人民的信任时,就曾发生过这种情况。

因此,指定单独使用某种物品作为货币的是习惯而不是政府颁布的强制性法令,不管这物品是克朗或是其他东西。[3]

由于每一个单个产品与货币相交换,比与任何其他产品相交换更频繁,所以针对这类交易就产生了特殊的名称。如以接受货币作为交换目的的称为“出售”(selling),而以付出货币作为交换目的的称为“购买”(buying)。

人类就是这样开始使用货币的。这些观点绝不是单凭臆测做出的。所有涉及货币问题的理论、法律和章程,都必须以这些观点为基础,建立在任何其他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既达不到完美的程度,也不会牢不可破,而且必定是无法达到建立理论的程度。

为了尽可能明晰地阐述货币的主要职能,以及货币常常遇到的重大意外事故,我将分节逐步展开讨论这些问题,让那些阅读本书的读者,能够不费周折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对货币的全部活动以及因人类的愚蠢或不幸而偶然引发的后果,做出自己正确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