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有产业空间布局条件、特点、层次、机制与调控手段等。
(一)产业布局条件研究
产业布局条件是指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既包括物质化的硬环境,也包括非物质化的软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布局的形式、特点和变化,这是任何社会形态下都发生的普遍规律。产业布局条件除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制约外,还受自然条件、经济地理区位及人口条件的强烈影响。
(二)产业布局特点研究
产业布局特点的研究主要包括:①各个产业由于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不同,而在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②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专门化。③各地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而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成各具特色的多种产业的地域组合。
(三)产业布局层次研究(www.zuozong.com)
产业布局层次是指不同层次地域的产业布局具有不同的规模和规律。研究产业布局层次,既要研究全国性产业布局和地区性产业布局,也要研究产业布局在世界范围内的表现,即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
(四)产业布局机制与调控手段研究
产业布局机制是指影响和决定产业空间分布与组合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作用的内在机理。产业布局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特点是:产业布局的主体是企业;产业布局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产业布局的手段是经济利益导向。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主要特点是:产业布局的主体是中央政府;产业布局的目标是国家的整体利益;产业布局的手段是行政命令。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对产业布局的调控手段也发生很大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制定国家宏观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战略,以立法形式通过,并严格遵守,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②科学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包括财税决策权、投资决策权、外贸管理权等;③建立强有力的调控系统,主要依靠经济杠杆,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和行政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