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州农村廉租房建设的突出成效

巴州农村廉租房建设的突出成效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州区廉租房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各试点乡镇通过不同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建设了一定数额的廉租房,以确保特困户的住房需求。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区共建成“巴山新居”聚居点136个,入住农户13085户近5.5万人,其中廉租房共180套,入住困难群众700余人。巴州区农村廉租房的制度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建得起”“住得进”“退得出”“留得住”和“形得成”,具体阐述如下。

巴州农村廉租房建设的突出成效

巴州区廉租房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各试点乡镇通过不同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建设了一定数额的廉租房,以确保特困户的住房需求。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区共建成“巴山新居”聚居点136个,入住农户13085户近5.5万人,其中廉租房共180套,入住困难群众700余人。2016年各试点乡镇共建聚居点10处,建成住房500多套,配套廉租房25套。相对于城镇廉租房而言,农村廉租房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居民中居住条件恶劣且无力建房、无房可住的特困群体,由政府整合涉农涉贫涉残等项目资金承建,或者整合集体闲置房产,划定相应的入住条件,符合条件的入住者无偿或象征性按月缴纳一定租金即可入住。巴州区农村廉租房的制度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建得起”“住得进”“退得出”“留得住”和“形得成”,具体阐述如下。

一是整合涉农建设资金,保障廉租房“建得起”。将危房改造财政补助资金、农村扶贫资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土地增减挂钩兑换资金“打捆”使用,通过市场融资、撬动社会捐助等,破解廉租房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在“巴山新居”聚居点按5%—8%比例统一规划建设40—80平方米小户型廉租房。

二是健全管理机制,保证贫困群众“住得进”。探索“3344”农村廉租房新模式,即“新建、租赁或购买已建住房以及改造农村闲置房”3种建设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的3种实施办法,确保廉租房建得起;“个人申请、民主评议、摇号配租、张榜公示”4个步骤,确保廉租房分得均;如出现“回购或新建、改变用途、转租转借、无合理原因连续6个月未住”4种情况,贫困户必须退出廉租房。

三是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廉租房“退得出”。贫困户在入住廉租房前须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入住户严格遵守协议所有规定,按时按量缴纳租金(租金按每月每平方米0.5元计算,孤儿及五保户免费居住)。根据廉租房协议中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特困群众入住廉租房资格实行一年一审查,如入住群众经济状况好转,不符合入住条件的按时退出,所退出的廉租房放入下年重新民主分配,确保廉租房“退得出”。(www.zuozong.com)

四是多措施保障增收,促使贫困群众“留得住”。采取政府托底、解决就业、精准帮扶等措施,为入住廉租房的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就医等问题,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从事新村物业管理等公益性服务工作,或推荐到就近园区务工,或通过提供种苗、技术、资金等扶持,帮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发展产业增收。

五是创新治理方式,保障良好风气“形得成”。抓住新农民教育、法治巴州建设、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等有利契机,通过村规民约加强培训与教育,潜移默化改陈规陋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