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是测度收入差别最常用的指标,其优点是可以用一个数值来反映收入差别的总体状况,可以从收入构成的角度方便地进行分解分析,缺点是不能反映个别阶层收入分配变动情况。基尼系数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实中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社会公平状态,在0.3~0.4之间为社会公平基本合理状态,而0.4以上则属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就是差距悬殊。《世界银行2005年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位列全部参与统计的12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85位,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经济社会公正产生了严峻的影响,这会直接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甚至是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图5-5表明,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图5-5 2003—2015年我国基尼系数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年版。(www.zuozong.com)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只有0.16,但是随着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建立,居民收入存在明显的收入分配不公。1980年基尼系数约为0.21,1982年为0.28。20世纪90年代后,基尼系数急剧上升,1993年已达0.407,超出国际警戒线的0.4。自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且逐年上升,只2004年稍有下降,2008年达到最高值0.491,之后开始连续下降。基尼系数的回落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从绝对值角度看,仍处于较高位,2015年为0.462,远高于国际警戒线水平。基尼系数过高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降低基尼系数迫在眉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