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整体过程,市场贯穿始终,从四个方面发挥了对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作用(见图1-1)。市场对收入分配格局形成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进行的。[1]
图1-1 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中市场的作用
一是市场生产提供了收入分配的物质来源。要进行收入分配就必须先获得可供分配的物质资料。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是靠市场来实现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引导着物质资料的生产,为收入分配提供了物质来源。市场作用对物质资料生产的调节以生产要素所有制为基础,通过市场经济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共同作用来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生产要素分布在不同主体之中。市场为生产要素流动提供了交易场所,市场中不仅形成了消费品市场,还产生了各种要素市场,不同的生产要素市场如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各自对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交易。由于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造成了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行业之间分布的差异。由于要素分布不均,自然有了供给和需求的产生,市场的供求机制发挥作用,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方向,而供求关系变化体现在市场价格的变动,并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了资源在不同地区、主体之间的组合,各种市场主体在价格的指导下进行生产,根据价格的变动调节生产的内容,扩大或者缩小生产的规模,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市场以最高的效率、最优的组合生产出最多、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物质资料,这也是最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使国民生产产生了最大的国民收入,从而提供了收入分配格局中供国民进行分配的物质资料。
二是市场作用决定了收入分配的要素分布。在物质资料产生之后,国民收入从市场中分配到每一个体手中还必须有一定的依据,这种依据也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下进行生产,并产生了可供收入分配的物质资料,在市场调节下,物质资料在市场主体之间需要按照拥有的要素不同进行分配,收入分配中不同要素的构成也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分布在不同市场主体手中,不同的市场主体投入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凭借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分配,决定生产要素在市场主体之间分布的力量就是市场。首先,市场机制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不同种类。由于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生产的产生,为了最大化配置资源、扩大生产,在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下,按照生产要素在市场中所起作用的不同,逐渐被划分为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技术要素等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其次,在市场作用下,形成了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制度,资本、土地要素等分布在不同的市场主体手中,由于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不同市场主体拥有的要素数量也存在差别。最后,通过市场交易,生产要素在不同市场主体间流动,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产要素由于供求机制的影响,可以在市场中进行自由流动,最终形成了生产要素在市场主体之间的分布。通过对市场主体拥有生产要素的影响,市场机制为国民收入在不同个体间的分配提供了依据。(www.zuozong.com)
三是市场作用推动了收入分配的传递过程。在市场决定了每个市场主体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的基础上,市场机制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具体传递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形态。市场对收入分配的传递过程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化进行的,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传递生产信息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决定单位要素的报酬,并和市场要素所有制一起决定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2]由于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分布不同,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生产要素必然通过生产要素市场进行流动,生产要素流动的结果就是产生了要素所有者的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上的反映就是价格。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等障碍,理想的均衡价格在真实的市场中是不存在的,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与消费者所需求的产品总是面临着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低于均衡水平,生产者获得的价格较低;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生产者获得的价格较高。每个生产要素所有者就是通过这一市场机制,获得最后的要素价格。更进一步说,价格与拥有生产要素的多少是衡量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获得最终收入的指标。当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一定时,市场价格越高,就代表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越高,要素所有者最终的收入水平也就越高;当市场价格一定时,要素所有者拥有的生产要素越多就代表单位市场价格的价值越高,最终的收入水平也就越高。正是通过这两者的结合,国民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物质资料最终传递到了每个要素所有者手中。这种通过市场机制所获得的物质资料就是收入分配过程中每个市场主体所获得的收入,也就是一般意义上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结果。由此可见,按照市场作用下的收入分配结果,根据要素拥有数量和生产能力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四是市场激励提高了收入分配的分配效率。市场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决定收入分配格局中收入的产生、划分和传递,提高收入分配过程的效率之后,又通过收入分配结果的激励,反过来促进经济运行的效率,并由此产生更多的收入分配物质来源。一方面市场通过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灵敏反应,配置生产要素的流向,使资源合理地流向不同的产业、地区和生产企业内部,并决定生产要素在这些生产单位的实际流量,使国民经济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资料,从而提高了收入分配资源的总量。另一方面,市场的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也提高了收入分配过程的效率。各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参与市场竞争,不得不在收入分配过程中争取更多的物质资料的分配,同时价格机制作为一种反映资源配置方向的灵敏机制,可以使生产要素自发地在市场中进行流动,使生产要素流入不同市场主体手中,也使得生产要素能够更高效率地在市场主体间进行分配。此外,市场调节收入分配的结果也对每一个参与者具有激励作用。在市场的初次分配中,每个人所获得的收入水平是不同的,收入水平较低的市场主体会受到收入差距的激励,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改进技术,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