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研究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

关于研究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批准高校开设商务英语语言专业,由此吸引了大批学子报考。经过10多年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状况已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本节将对该研究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国标》仅仅是在宏观层面上给出了指导意见,对于商务英语的专业建设问题需要各学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关于研究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

随着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中国对外贸易事业呈现愈加蓬勃发展的状态,中国企业的外贸人才需求量加大,商务英语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人才既需要精通英语,又需要熟悉相关的外贸专业知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批准高校开设商务英语语言专业,由此吸引了大批学子报考。经过10多年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状况已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本节将对该研究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

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一章“概述”明确指出,“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第三章“培养目标”要求,“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参照上述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国标》仅仅是在宏观层面上给出了指导意见,对于商务英语的专业建设问题需要各学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办学层次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包括本科(如:严明,2020;曹德春,2014;等),高职(如:姜妹,2014;李莉,2013;黄靖瑜,2009;等),中职(如:尹日萍、朱山立,2019;冯俊梅,2010;等),等。

图5.2 国内CSSCI期刊近十年商务英语研究论文发表量

表5.1 国内CSSCI期刊近十年商务英语研究论文方向分布状况

1.学科定位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应清晰明确。王兴孙(1997)指出,“商务英语已经成为涉及国际商务各个领域,有多门课程组成的一个学科体系,或者可以称作‘语言学——英语语言——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体系中的三级或四级学科。”林添湖(2004)表示,商务英语归属于语言学,他认为“既然国外学术界早已毫无二致地把国际商务英语划归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那就表明国际商务英语应该名正言顺地归入‘语言学’这个一级学科门下,按‘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商务英语’这个分级层次,把国际商务英语划归为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四级学科。”翁凤祥(2009)认为,“无论用哪种方法,商务英语应该划归为三级学科:‘语言学(一级学科)——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商务英语(三级学科)’或‘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商务英语(三级学科)。”王友良(2012)提出,商务英语学科与商务英语专业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商务英语学科建设是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基础,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基地,即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需要商务英语学科理论来指导,商务英语学科也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来充实、完善其理论建设。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我们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时应考虑商务英语学科属性,迎合市场的需求,适应中国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在我国“一带一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要认识到商务英语学科涉及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特征。

2.培养体系

商务英语的交叉性学科属性决定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方向应该是复合型的、应用型的、和涉外型的。毕业生不应只学习了肤浅的外贸理论知识和零散的外贸英文单词,对商务活动中的实际操作一知半解,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均达到一定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合理且完善,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生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地方高校商业英语方向应将“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经贸知识及技能;具备较出色的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作为商务英语方向人才的培养目标(李祖君、司继涛,2015)。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包括《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商务交际》等。

(1)师资队伍建设(www.zuozong.com)

缺乏专业从业背景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培养学生的商务操作能力和专业思维模式。既精通英语又具备足够商务背景的复合型师资是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必备要素之一(陈嫔荣,2018)。优质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应具备合理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将具有专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引进来”,同时出台一系列“走出去”政策,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技能培训或在企业挂职锻炼。

(2)教材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材建设应把握三条原则:第一,应优先选择评价排名比较靠前的优秀教材,或者采用学校教师队伍自编的独具特色的教材。第二,教材中的英文所占比例应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而定。第三,教材内容不应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罗列,必须包括商务英语的实训实操环节。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系统的校内实训体系。建立商务英语实训室,引进先进的商务英语教学软件,营造校内模拟商务英语仿真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第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长期合作的企业参观实习,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课堂所学,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4)学生评价体系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最终考核结果应当结合平时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最大限度地实现考核的公平和完善。扈珺(2009)建议对学生进行分级测试,即学校在众多考试如专四、专八考试、商务师资格证书考试、BEC考试、博思考试和外销员、单证员等外贸资格认证考试以及牛津大学推出的国际性商务英语考试、美国普林斯顿考试中心推出的国际交际英语考试中选择适合本校学生情况和当地企业需求情况的考试供学生选择。陆霞(2009)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商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张录平(2016)进一步建议将商务英语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权重按照四三三的比例进行分配,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40%,同组成员的评价占30%,非同组成员的评价占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