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此定义的中心是把GDP作为对总支出的衡量。
定义中需要注意七点:第一是“市场价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即使用市场价格反映物品的价值。第二是“所有”,GDP要成为全面的衡量指标。它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且GDP还包括由经济中住房存量提供的住房服务的市场价值。例如租赁住房,这类价值较容易计算——租金既等于房客的支出又等于房东的收入。但是很多人对自己居住的房子有所有权,因此并不付租金。政府通过估算租金价值而把这种自有房产的价值包括在GDP中。实际上,GDP基于一个假设:所有者将房屋出租给自己,隐含的租金既包括在房东的支出中,又包括在其收入中,因此它计入GDP。GDP中不包括非法生产和销售的东西,也不包括在家庭内生产和消费,从而没有进入市场的东西。第三是“最终”,GDP只包含最终物品的价值,这样做是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例如用纸制作贺卡,纸是中间商品,而贺卡是最终产品。把纸的市场价值与贺卡的市场价值相加就会重复计算。第四是“物品与服务”,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衣物、交通工具),又包括无形的服务(看病、打扫房屋、剪发)。第五是“生产的”,GDP包含现期生产的物品和服务。但是它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第六是“在一个国家内”,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例如当一个中国公民暂时在美国工作时,他的产出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当一个美国公民在中国拥有一个工厂时,这个产出不是美国GDP的一部分,是中国GDP的一部分。即如果东西在一国国内生产,无论生产者的国籍如何,都包括在该国GDP之中。第七是“在某一特定时期”,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这个时期通常是一年或者一季度。
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定义的中心是把GDP作为经济中的总支出,但是,一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的每一美元支出都要变为那种物品或服务卖者的收入。因此两种计算GDP的方法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答案,“几乎相同”是因为两种衡量应该完全相同,但是数据来源并不完全,所以GDP的这两种计算结果之间的差额称为统计误差。
GDP最主要的用途是衡量经济规律。用一个单一的数字来汇总所有数据,它代表了某一给定时期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一般有两种方式看待这一统计数字。一种是把GDP看作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另外一种方式是把GDP看作在经济的产品和服务的产出上的总支出。GDP是经济表现的衡量指标。GDP衡量人们的收入。一个有大量产品与服务产出的经济能够更好地满足家庭、企业和政府的需求。
2.国民收入的衡量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要弄清上面说过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还要弄清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因为这些概念都是属于从不同角度对国民收入的衡量。
①国内生产总值。其含义在本章上节中已说过,它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生产活动的价值。“某年某国产出多少”就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总”字意指在计算各个生产单位的产出时,未扣除当期的资本耗费即折旧,如果扣除资本耗费,那就是国内生产净值。(www.zuozong.com)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最终产品价值并未扣去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了,就得到净增加值,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总”和“净”对于投资也具有类似意义。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而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例如,某企业某年购置10台机器,其中2台用来更换报废的旧机器,则总投资为10台机器,净投资为8台机器。
③国民收入(NI)。这里的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虽构成产品价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相反,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虽不列入产品价格,但成为要素收入。故前者应扣除,后者应加入。
④个人收入(PI)。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只有一部分利润才会以红利和股息形式分给个人。职工收入中也有一部分要以社会保险费的形式上缴有关机构。此外,人们也会以各种形式从政府那里得到转移支付,如退伍军人津贴、工人失业救济金、职工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因此,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3.引起GDP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的因素
GDP变动的原因,首先是经济中可获得的资源数量的变动。主要的资源是资本与劳动。包括在职和求职人员在内的劳动力随时间推移而增长,从而提供了一个增加产出的源泉。同样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的包括建筑物和机器在内的资本存量,提供了另一个增加产出的源泉。生产要素(生产商品与服务所使用的劳动和资本)可获得性的增加,是GDP增加的部分原因。
GDP增加的第二个原因是生产要素的效率可能发生变动。效率改进被称做生产率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的生产要素可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生产率增加是知识变化的结果,是人们从更好地完成工作的经验中学习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