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村原有祠堂,位于现在的篮球场旁边,但早已不存。村里有计划重建,但拆迁上碰到了一些问题,故至今搁置。
传统时代有关宗族的遗存,有两个比较重要,一是祠堂,二是家谱,且二者密切相关,家谱时常供奉在祠堂中。西陆村的祠堂已经不存,幸运的是,村里还保存着一部完整的家谱,即《罂湖陆氏宗谱》。
《罂湖陆氏宗谱》六卷,朱玉山编纂,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印本。白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上镌“罂湖陆氏宗谱”,下镌“惟则堂”。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九字。一箱八册。六眼线装。蓝布封面。封面有签条“罂湖陆氏宗谱”及本册目录(部分册脱落)。此书封面有破损。
《罂湖陆氏宗谱》卷首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十世孙陆楣撰《重修罂湖陆氏宗谱序》,光绪二十三年(1897)陆枝论撰《后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十一世孙陆全德撰《罂湖陆氏重修宗谱序》,《谱系》八条(据其内容即凡例)。又有民国三十六年(1947)二十一世孙陆伦堂撰《续修罂湖陆氏宗谱序》《续修罂湖陆氏宗谱资助录序》及《续修罂湖陆氏宗谱蛉派入祠叙》。陆伦堂所撰《续修罂湖陆氏宗谱序》比较详细地记录了此次修谱的经过:
查吾族宗谱于逊清光绪丁酉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荣楣公重修,至今已五十有一年矣。凡谱例,应三十年、二十年一修,再远则支流散居,分迁异地,年远代湮,生卒墓葬,有述未载,恐难缕续。甚且世系或间,伦序有紊,未免有嗤于后人焉。兹堂等念至在此修谱,不再容缓矣。今年春节,肃告祖庙,集族共议,续修宗谱,一致成议,尅日办理。设谱局于双井校委,定族姓子弟有能者主其事。任采访者,朝夕辛勤,秉公走访,详明记录,求勿遗忽,使先人安于冥,后生知其本。越四月而采访之首功告竣。编纂也,校对也,尽一月之心力,付于梓人。尽一月之功,而所续之新谱完成矣。任事诸君劳绩流传,亦与谱永垂矣。所续之谱,前所录者仍录之,所表者续表之。前谱有生配而未载卒葬者载之,有全未记载者,尽皆采述无遗,一一编入续谱,使后者知其所亲,明其所源,开卷了然,孝弟之心,油然而生也。兹照旧谱,厘定分为八本,一式八册。
《续修罂湖陆氏宗谱蛉派入祠叙》讲述了家族中有关养子问题的处理。所谓“蛉派”即无子之族人领养外姓人为子形成的宗族一脉。按传统的规矩,养子是不能进入祠堂的,家谱世系也不能像其他人一样用红线,只能用蓝线。但时代不同了,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民国,所谓:“今国体共和,进为天下大同,世界一家,蛉嫡之别,在理无须再分,亦今世自然之理也。”因此,在这次修谱的时候,全族人开会讨论,决定养子也可以进入祠堂,家谱里世系也一律用红线,不再区别对待,各种权利方面均一视同仁。故从此“蛉子不蛉”,“将后团结一致,谨诫不怠,群策群行,谋宗族之兴盛,推至全体社会,广及整个民族,成为合理之民主世界,亦我陆氏知时达变之创举也矣”。陆氏家族能够在民主时代、共和国中,毅然抛弃传统宗法社会的陈规陋俗,显示出颇为不凡的见识。
图5 《罂湖陆氏宗谱》保管人打开书箱(www.zuozong.com)
《罂湖陆氏宗谱》的价值和特点体现在这些方面:
(1)此谱流传稀少,很可能是存世孤本,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此谱《中国家谱总目》未著录,民间亦未见完整收藏,传世非常稀少。作为西陆村陆氏家族历史以及西陆村历史的最好见证,此谱是一件颇有价值的文物,对于展示本村以及集士港镇乃至宁波市的历史文化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2)此谱颇具文献价值。此谱虽然封面有破损,但其正文保存完整,系统记载了西陆村陆氏家族的源流,是研究陆氏家族以及西陆村历史文化的最重要文献资料。此谱记录了西陆村陆氏家族从汉代以来的迁徙历史,汉代居于苏州,三十五世迁居杭州,四十世迁居绍兴,四十六世迁于鄞之横溪,再迁宁波城之月湖之畔,至五十一世迁至罂脰湖,即罂湖,亦即今之西陆村。并且保存了光绪时重修家谱的材料。
(3)《续修罂湖陆氏宗谱蛉派入祠叙》中有关打破血缘观念、外姓养子正常入祠堂入家谱的相关论述,是传统宗族观念在新时代的新变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对于认识民国期间一般人的家族观念、血缘观念颇有价值。同时,在今天全社会传统文化大兴,修家谱活动复兴,家规家训等重新被重视的时代背景下,陆氏家族的新观念和新做法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图6 《罂湖陆氏宗谱》封面
图7 调研人员查阅《罂湖陆氏宗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