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的结合,引起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同时,随着医疗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高级化,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广东的生物医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生物资源、悠久的中药历史,为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广东应把握世界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走外引内联的道路,强化生物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基因检测、再生医学、分子育种、生物基材料、生物质能源等新技术转化应用,推动产业化进程。力争到2020年,广东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突破6000亿元。
链接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强势崛起
2017年以来,一批国际级的生物医药创新型项目陆续落户广州:百济神州生物药项目正式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生物科技园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破土动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巴塞罗那医学院等国际项目接踵而来,国际创新巨头落户所形成的“磁场”,已让广州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初见成效。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异军突起得益于广州市政府对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视。2017年,广州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出台《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在IAB产业行动计划框架下聚焦生物医药产业。2018年1月17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及操作指南(暂行)》。相关文件的出台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势崛起提供了政策保障。目前,广州已经形成以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为核心,各生物产业特色园区协调发展的“三中心多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
(资料来源:《信息时报》2017年12月18日)(www.zuozong.com)
促进生物技术药物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高通量测序、基因编辑、基因合成、细胞治疗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重组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大力发展治疗性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推进部分免疫规划疫苗的升级换代。支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临床试验。加快临床急需的专利到期药物仿制。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中药新品种,推进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做强特色南药,加快推进中药标准化。加大海洋生物技术产品、创新药物研发力度。
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发展符合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趋势的高性能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光子、质子、重离子等高端治疗装置,以及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放射治疗设备、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康复类医疗器械等医学设备。推进增材制造(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继续加快组织器官修复和替代材料及植(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加速仿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发展。加速发展体外诊断仪器、设备、试剂等新产品,推动高特异性分子诊断、生物芯片等新技术发展。
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构建现代农业高效绿色发展新体系,力争在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等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展基因编辑、分子设计、细胞诱变等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和推广一批农业动植物新品种。研制一批新型动物疫苗、生物兽药、植物新农药、新型复合及专用绿色高效生物肥料等产品,发展良种培育、健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渔业等,鼓励开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功能制品。
加快生物制造规模化应用。加快发展微生物基因组工程、酶分子机器和细胞工程等新技术,推进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新型发酵产品等在化工、医药、轻纺、食品、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生产与渗透应用。发展新生物工具创制与应用技术体系,推动生物基聚酯等生物基材料的规模化发展。发展高效工业生物催化转化技术体系,提升绿色生物工艺应用水平。发展生物催化合成技术,实现医药化工等中间体绿色化、规模化生产。
大力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支持转化医学、合同研发(CRO)、合同生产(CMO)服务,发展专业化第三方服务。完善产品检测评价认证体系。发展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健康管理服务。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促进健康教育、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处方等智能医疗发展。推动形成“防治养”一体化的大健康产业,鼓励保健服务、保健产品开发并形成标准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