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石产能淘汰与产能利用率提升

电石产能淘汰与产能利用率提升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2016年与2017年共淘汰落后电石产能350 万吨。乙炔羰基合成丙烯酸有望成为电石下游家族的重要一员。2017年,醋酸乙烯行业洗牌仍在继续,随着产能扩增的结束,电石法产能利用率较前期有所提升,年内

电石产能淘汰与产能利用率提升

3.2.6.1 我国电石生产现状

(1)产能产量

截至2017年底,我国电石企业约180 家,粗略统计退出落后产能(转产或淘汰)350 万吨/年,长期停产产能900 万吨/年,新增产能60 万吨/年,(扣除长期停产产能)实际有效电石产能约3300 万吨/年。2017年电石产量为2673 万吨,同比下降2.1%,但产能有效发挥率达到80%以上,创有史以来新高。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2016年与2017年共淘汰落后电石产能350 万吨。同时技术装备水平高的密闭式电石炉比重由2015年的79%提升到2017年的85%,且2017年25000 千伏安以上密闭式电石炉总数量较去年增加了10 台;其中2017年40500 千伏安以上的密闭式电石炉总台数占比达到27%,较去年同比提高了3 个百分点。

(2)企业布局

近年来,国内电石生产重心逐步向煤炭电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除甘肃累计电石产能达到100 万吨/年左右外,其他如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4 省区电石产能均超过300 万吨/年以上。2017年,5 省区电石产能合计超过3100 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的74%以上。

2017年,国内最大电石生产企业新疆中泰化学集团公司电石产能达360 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的8.7%。2017年产能20 万吨/年及以上的企业有79 家,合计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8%。产能前十位的企业共生产电石1247 万吨,同比增长3.5%,合计产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详见表3-21。

表3-21 2017年国内电石产量前十位的企业

续表

(3)电石出口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累计出口电石10.6 万吨,同比下降35%,出口均价552 美元/吨,较去年同期吨下降40 美元。我国电石主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多哥、菲律宾等国家。

(4)电石下游产业链

近几年,电石行业积极开发和扩大以其为原料的下游产品,聚氯乙烯(PVC)、醋酸乙烯、氰氨化钙、氯丁橡胶以及乙炔炭黑等电石的传统下游产品继续保持增长;1,4-丁二醇(BDO)发展增速快,已形成规模;乙炔制丙烯酸的研发也取得了成功,正在进行产业化示范,电石下游产品多样化态势基本展开。

①聚氯乙烯(PVC)。PVC是电石的主要消费市场。PVC的生产主要有两种制备工艺:一是电石法,主要生产原料是石灰、煤炭和原盐;二是乙烯法,主要原料是石油。国际市场上PVC的生产主要以乙烯法为主,而我国受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限制,则主要以电石法为主,电石法约占我国PVC总产能的80%以上。

②醋酸乙烯。醋酸乙烯是我国目前仅次于聚氯乙烯的第二大电石下游化工产品。近几年,由于我国乙烯资源相对稀缺,因而电石法工艺路线得以发展,并在醋酸乙烯行业中占有较大的份额。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电石乙炔法积累了丰厚的专有技术,特别在中西部,拥有丰富价廉煤炭和水、电等价格便宜的企业具备了与乙烯法竞争的实力。因此,在这些地区电石法制醋酸乙烯发展很快。据统计,国内醋酸乙烯产能中,电石乙炔法产能将接近占比达到65%。

③1,4-丁二醇(BDO)。1,4-丁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和精细化工原料,是乙炔化学深加工系列产品之一。从全球情况看,早在2007年就已过剩,但国内在化纤工程塑料等的发展拉动下,一直供不应求,每年都有大量进口。吸引了产煤地区的大量上马,且规模不断扩大。目前,1,4-丁二醇总的产能中,以电石为原料的产能约占60%。

④氰氨化钙(俗称石灰氮)。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石灰氮生产。由于它既可用于生产单氰胺、双氰胺、硫脲、农药多菌灵、百菌清等,又可作为土壤消毒剂和改良剂、肥料和肥料缓释剂,还可用于血吸虫病防治等,用途非常广泛。近十年来,随着石灰氮下游产品及衍生物的发展,氰氨化钙的产能得到快速增长。

农业部已将“氰氨化钙(石灰氮)”“单氰胺”正式登记为农药的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将“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列为先进、适用的技术。农业上的推广与大量使用,有望使石灰氮成为今后电石下游发展的新亮点和重点。(www.zuozong.com)

⑤其他电石下游产品。我国在20世纪,电石最重要和最大的用途是生产金属焊接和切割使用的溶解乙炔,目前市场已萎缩,未来还会进一步萎缩。乙炔炭黑、氯丁橡胶的市场需求有所增长,对电石需求有一定的增长,未来也会增长。钢铁脱硫随着钢铁淘汰落后产能等对电石的需求会有所减少,但数量不大;上述产品对电石需求基本上保持平稳,预计未来对电石消费需求保持在年300 万吨左右。乙炔羰基合成丙烯酸有望成为电石下游家族的重要一员。

(5)存在问题及展望

电石行业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重大考验.

一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压力依然较大。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7年有350万吨/年电石产能通过淘汰、转产等方式退出行业,自2011年开始,行业累计退出产能960 万吨/年,涉及200 家企业。但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产能约有900 万吨/年,涉及70 多家150 台电石炉,占国内总产能的22%,造成2017年行业整体开工率只有67% (若不扣除长期停产产能的话),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虽然密闭炉产能比重不断提升,但内燃式电石炉仍有600 多万吨的产能,今后电石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仍面临很大压力。

二是生产成本大幅增长。2017年初以来,部分省(区)实行大用户直供电及多边交易电价,促使电价明显下降,但随之而来的是环保督察迫使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道路运输费用的上涨,再加上优质石灰石资源限采,企业普遍融资困难、流动资金紧张、安全环保成本持续增长,导致无上下游配套、无资源优势的企业营利几乎被抵消,基本处于亏损边缘。

三是下游产品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聚氯乙烯。近年来,我国电石行业在拓宽下游应用领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醋酸乙烯、石灰氮、1,4-丁二醇等产品扩能积极,但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游需求增长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量增长有限,难以对电石需求形成有力支撑。

2017年,醋酸乙烯行业洗牌仍在继续,随着产能扩增的结束,电石法产能利用率较前期有所提升,年内醋酸乙烯产量有明显的增长,但因其量较少对电石需求影响有限;受环保政策影响,宁夏多数环保不达标的石灰氮企业被迫停产,供应量减少,再加上石灰氮产能维持在200 万吨/年左右,对电石需求影响有限,其下游消费领域正在不断研发中,未来或许是电石消费量最大的产品;行业消费多元化虽有进展,但变化不大,近80%的电石消费仍集中在聚氯乙烯领域,保持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聚氯乙烯生产企业75 家,产能达2406 万吨/年,较2016年底净增80 万吨/年(其中新增108 万吨/年,退出28 万吨/年),其中电石法比重为80%,乙烯法为20%。

2017年聚氯乙烯行业整体利好,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开工率维持高负荷运转。虽然第一季度整体价格处于下滑,电石法聚氯乙烯价格一度跌到年内最低5500 元左右/吨,但自第二季度起价格开始飞速上涨到年内最高价7500 元/吨,每吨聚氯乙烯上涨近2000 元,涨幅达三分之一。但好景不长,年底聚氯乙烯价格又开始下跌,每吨产品降幅达1200 元,企业应对不及。

电石行业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拓宽电石下游应用领域,继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确保行业经济平稳运行,要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电石行业环保水平升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3.2.6.2 榆林电石生产现状

(1)产能产量

榆林电石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特色行业,多年来榆林电石产量稳居西部第三。据不完全统计,仅神木市、府谷县、榆阳区三地就有67 台电石炉,电石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目前,榆林地区电石产能约为500 万吨/年。2017年,榆林电石产量为267.74 万吨,2013—2017年榆林电石产量统计见图3-26。

图3-26 2013—2017年榆林电石产量

(2)下游产业

依托榆林丰富的盐业资源,榆林现已建成聚氯乙烯(PVC)产能为140 万吨,是我国重要的氯碱生产基地之一。按照生产1 吨聚氯乙烯(PVC)需要消耗1.5吨电石计算,2017年榆林PVC产业消耗电石214.68 万吨。

1,4-丁二醇(BDO)产品是以电石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广泛用于溶剂、医药、化妆品、农药、纤维、工程塑料、航天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2017年,神木市国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建成6 万吨/年1,4-丁二醇(BDO)项目,投资约13亿元。该公司后续建设γ-丁内酯(GBL)、N-甲基吡咯烷酮(NM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装置,预计项目总投资约50 亿元。按照生产1 吨BDO需要消耗1.2 吨电石计算,该6 万吨/年1,4-丁二醇(BDO)装置需要消耗电石7.2 万吨/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