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教育的诉求

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教育的诉求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线性思维方式渗透到教育学中,主要表现为:以传统的“灌输”方式取代师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在思维的集合中,线性思维的补集就是非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将成为主导性的思维模式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人类涉足的领域的扩大,要求思维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二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社会化;三是自然科学也是有价值蕴意的。非线性思维的可贵之处就是它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来展开对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研究。

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教育的诉求

由于个体思维习惯的多样性和认知对象的特殊性,在思维过程中,人往往会产生对同一个思维对象的不同思维方式。而线性思维方式是指,在人的思维对象的因果关系中,自变量因变量之间是一种单向的因果链,自变量增加或减少则机械地导致因变量成比例地增加或减少。线性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思维方向沿着一定的线型或类线型的轨迹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线性思维方式在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被优先选择,其原因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简化问题的处理过程。二是线性思维方式往往会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分解成多个子系统,并且对这些对象平均用力。很显然,线性思维方式忽视了认识事物的“重点论”原则,它是以对个体目标的机械叠加整合取代对整体目标的实现。线性思维方式渗透到教育学中,主要表现为:以传统的“灌输”方式取代师生之间的多向沟通。线性思维是点式思维的延伸。线性思维下的教育过程往往只存在着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障,知识的学习也就被动了。二是过分强调因果关系,而忽视知识体系的构建。线性思维者把影响事物发展的直接因素作为其研究问题的着力点,对研究对象以及影响研究对象以外的因素、环境置之不理。三是强调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而忽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启发。随着教育主体论的理论演变,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在线性思维主导下的教育是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www.zuozong.com)

在思维的集合中,线性思维的补集就是非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将成为主导性的思维模式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人类涉足的领域的扩大,要求思维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二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社会化;三是自然科学也是有价值蕴意的。爱因斯坦曾说:“科学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的确,科学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衡量社会价值的一个标尺。非线性思维的可贵之处就是它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来展开对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