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税问题是法国大革命的开端
美国独立六年后的1789年,七年战争的负担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军事支援(为了与英国对抗)带来的财政困难,以及连续歉收将法国逼至绝境,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混乱从对拥有免税特权的贵族的课税问题开始。
作为接受课税的条件,贵族要求再开“三级会议”(第一等级的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的贵族和第三等级的平民构成的身份制议会)。三级会议召开后,没有参政权的第三等级单独召开了国民议会,要求制定宪法。
1789年,路易十六世企图镇压国民议会,对此表示抗议的巴黎市民袭击了巴士底狱,通过对巴黎的军事压制,开始了“法国大革命”。
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的贵族拉法耶特在《独立宣言》的基础上起草了《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在国民议会上得到了通过。
拉法耶特曾采购船只,远渡美国,作为义勇军参加了独立战争。他热爱美国,甚至在自己房间的墙上挂着《独立宣言》。拉法耶特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之间构筑桥梁的关键人物。
法国大革命扩大为与反对革命的周边国家的战争。漫画《凡尔赛玫瑰》虽讲述了戏剧性的故事,但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经济崩溃给民众带来的苦楚。
1793年,路易十六世被处刑,法国成为以议会为中心的“国民国家”。然而经济并没有好转,罗伯斯庇尔等过激派的政治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以失败告终。1795年,法国成立督政府,算是给革命画上了终止符。
读懂经济的POINT
法国大革命是波旁王朝破产引发的革命。
法国大革命因恶性通货膨胀而终止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成为革命开端的财政困难问题,直到最后也没有能得到解决。(www.zuozong.com)
1789年,革命政府为了应对财政困难问题,将占国有土地一成的教会土地及教会财产作为担保,发行指券(利率5%的债券),使之成为新的财源。
由于法国没有国债,所以这个政策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指券本是国家承诺通过卖掉教会土地和财产来支付的“国有财产交换券”。
然而随着与周边各国的战争的激化,指券发行不断增加,逐渐演变为法定货币。革命政府通过发行指券来筹措资金,将之用于100万民众的武装上。
指券的发行量随着动乱的长期化而不断增加。
罗伯斯庇尔被处刑的“热月政变”(1794年)宣告了过激派统治的终结,统制经济变为自由经济,再加上督政府过度发行指券,1795年,指券价格一泻千里,欧洲最早的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了。
指券的价值跌至面额的千分之三,1796年,指券停止发行。
政府虽曾承诺未来要回收指券,但由于拿破仑拒绝回收,指券成为废纸。平民生活瞬间崩塌,催生了无数的难民。
由于不再发行指券,法国陷入严重的通货不足,甚至有一段时间开始使用外国货币。
在革命白热化时期,指券成为政治资金的供给源,但最终却使大众陷入不幸,引发了经济的混乱。
读懂经济的POINT
“恶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在短时间内上升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超级通货膨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也曾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这是一种由于人们对货币的信赖丧失,货币价值无限接近纸片价值,导致民众生活破产的经济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