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利颇丰的海盗
中世纪以来,欧洲的主要产业一直都是毛纺织业,其原料——羊毛的产地是气候寒冷、不适合谷物生产的英国。但是欧洲代表性的毛织品生产地,却是依赖英国进口羊毛的佛兰德地区(今比利时)。
都铎王朝(1485~1603年)时期,英国采取引进纺织匠等措施,学习佛兰德的纺织技术,16世纪,英国已能成功制造多种类且高品质的毛织品。
在农村地带,商人们向农民出租羊毛和纺织机等器具(手工工场制度),农村毛纺织业日渐发达,逐渐可以大规模生产廉价的毛织品。在16~17世纪的英国,毛织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0%~90%。
大航海时代以后,英国皇室和贵族向一些船只发放特别许可证,让私掠船(国王授予掠夺敌国船只权利的海盗船)去袭击往来于大西洋的西班牙的运送白银的船只,西班牙深受其扰。
对于私掠船的活动来说,需要有大型船只、武器、船员、资金的准备,以及船员被俘获时能帮助其获释的后援力量。结果,私掠船成为了能够迅速获得高收入的合法海盗。
平均每艘私掠船能获得3000~4000英镑的收入,其中五分之一被船长分走,剩下的成为作为其后援力量的贵族的收入。对于贵族们来说,可谓是乐享其成了。
因此,英国的统治阶层开始变得具有冒险性和掠夺性。
1588年,为了压制不断进行海盗活动的英国,西班牙派出了由130只船只、1万名船员以及1.9万人的陆上兵力组成的“无敌舰队”,但却在多佛尔海峡被德雷克率领的英国私掠船击败,最终,战争以西班牙海军毁灭性的败北而告终。
这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阿尔马达海战”,此战之后,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转移到了英国手中。
读懂经济的POINT
1577年之后的80年间,德雷克率领英国的海盗船军团,经过麦哲伦海峡北上至美洲大陆的太平洋沿岸,掠夺西班牙的殖民地,并且还经由太平洋和好望角完成了英国的首次环球航行。伊丽莎白女王通过海盗行为获得的收入相当于一年半的国家财政收入。
自我灭亡的“日不落帝国”
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的原因有:
①贵族指挥官缺乏指挥海战的经验;
②以大型船舰为主,行动迟钝;
③暴风雨不断,气候条件不利于作战。
除了以上原因,西班牙财政的恶化,船舰补给的不及时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大航海时代之后,被称作“日不落帝国”的西班牙,衰落的原因:
①从新大陆流入的巨额白银被用作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荷兰独立战争以及三十年战争等战争的军费,流向国外;(www.zuozong.com)
②犹太教徒放逐令导致拥有出色经济能力的犹太人被放逐到国外;
③从新大陆流入的大量白银导致了通货膨胀和国内产业的衰退;
④每次进行商业交易时都需支付名为“阿尔卡非那”的商业税,导致民众贫困。
众多原因造成西班牙国家财政状况恶化,经济发展停滞。
西班牙是通过宗教战争“收复失地运动”(基督教徒从伊斯兰教徒手中夺回土地的运动)建国的,是宗教性较浓厚的国家,其统治阶层缺乏经济才能,没能好好利用从新大陆大量流入的廉价白银,光是依赖新大陆提供的白银,怠于发展产业和信用经济。
腓力二世曾四次因财政状况恶化而无法偿还公共债务(国家破产)。
据说16世纪末西班牙王室的债务占到了GDP的三分之二,国家财政几乎处于破产状态,无法继续支撑无敌舰队。
西班牙衰落后,是长约半个世纪的荷兰霸权时期。接着,17世纪末,欧洲迎来了长达100年的英国VS荷兰的殖民地战争时代。
后来,英国与法国(人口是英国的3倍)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经费导致英国财政状况恶化,因此英国政府将财政交由犹太人管理。为了筹集战争经费,犹太人创造了发行国债和纸币的新体系。
读懂经济的POINT
“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在欧洲的宗教战争中站在天主教一侧,战争经费使其深受慢性财政困难的困扰,向热那亚等意大利城市借了巨额借款,却多次欠账不还。这也成为意大利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
连水手都雇不起的英国海军
尽管英国取代西班牙获得了海上霸权地位,其皇家海军的财政状况却并不乐观。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的统治期间,英国制订了“海军维持法”,之后英国海军的水手大部分都是通过强制的方式征集而来的。
强制征兵队(press-ganging)强行绑架普通男性民众,诱拐他们登上军舰,用鞭打的方式强行让他们劳动。
官至海军大臣的塞缪尔·佩皮斯用暗号在日记中写道:“他们(水手)结束长期的航海归来,却得不到现金,仅仅得到了一些金券就被解雇了。然后,这些金券在旅馆、酒店被贱卖,水手们满心迷茫,不知该去往何方。”(《佩皮斯的秘密日记——17世纪英国绅士的生活》岩波书店)
读懂经济的POINT
17世纪支撑起英国经济的是:海盗、奴隶贸易、牧羊和毛纺织业。
■世界经济中心的变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