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支配五成的世界贸易
16世纪后半期,欧洲经济的中心转移到了维京人活跃的大西洋北海附近。
荷兰是一个小国,却曾经支配着五成的世界贸易。它通过造船业、海运业以及航海图、地图的出版使海洋经济形成了固定形式。
荷兰地势低洼,大面积的土地高度甚至低于海平面,国土的四成都暴露在洪水的危险之下,环境可以说是十分严峻。
从16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中叶的80年间,荷兰与过去的宗主国——“日不落帝国”西班牙之间断断续续地进行了“荷兰独立战争”(1568~1648年),该战争的过程摧毁了西班牙经济。
严格的天主教国家西班牙在15世纪末颁布了“犹太教徒放逐令”,一部分被放逐的犹太人移民到了阿姆斯特丹。他们将在地中海经济圈普遍使用的伊斯兰“汇票”引入了荷兰,对荷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汇票使得海运所需资金的筹集变得更加容易。
由于鲱鱼不再去波罗的海产卵,人们无法继续在波罗的海捕捞鲱鱼,汉萨同盟(德国北部城市的同盟)的盟主吕贝克(面朝波罗的海的德国北部城市)无法向欧洲提供盐渍鲱鱼。荷兰取代了吕贝克,将在北海用拖网捕到的盐渍鲱鱼贩卖到欧洲全境,这为荷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契机。此后,造船业、海运业、商业、出版、金融等行业综合发展,荷兰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17世纪前期,荷兰将波罗的海南部的谷物运往地中海进行贸易(贸易之母),利益提高了一倍以上。此外,还在欧洲区域内将多种贸易连接在一起,并开始参与与亚洲、新大陆之间的贸易。
荷兰人支配了巴西的甘蔗贸易,通过贿赂与走私手段经济入侵新大陆的西班牙殖民地;在东南亚和东亚,荷兰人打败了葡萄牙,进行香料贸易,并在日本夺取了贸易主导权。
读懂经济的POINT
荷兰为了将世界上的海洋作为自己商业活动的场所,主张“公海”,并与西班牙对抗。荷兰出版了众多通过测量绘制的航海图和地图,从而使海路建设得以体系化。和陆地上的道路不同,海路需要通过航海图标示出来。后来,英国海军继承了这一点,致力于航海图的普及。航海图成为了实现海洋霸权的道具。
盐渍鲱鱼与造船业的蓬勃发展
1650年左右,荷兰拥有的船是英国的4~5倍,商船的数量据说比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商船加在一起还多。(www.zuozong.com)
荷兰人改良了鲱鱼渔船,为了运输大重量大体积的货物,荷兰制造了吃水线浅、宽度大的船体和吨位100吨到900吨的平底货船,从而将货物运费减少至其他国家的一半左右。
荷兰船只价格便宜的秘密在于,由于鲱鱼渔船消耗剧烈,荷兰源源不断地制造鲱鱼渔船,造船技术因此不断革新,最终使造船成本下降。
据说,17世纪末,荷兰的造船成本低至英国的40%~50%。当时,荷兰的造船业世界第一,年造船能力高达2000艘。
要大规模地运作商船进行买卖,需要大量的货币。由于犹太人带来了汇票交易,且货币在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的账户上被记号化,所以存款能被视作通货,这弥补了货币的不足。
这就是世界最早的“存款通货”的诞生。
如果我们要探究荷兰造船业兴盛的原因,最终会到达基督教禁止肉食的四旬节(去除星期天,复活节前日之前的40天时间)期间人们的蛋白质来源——体长约30厘米的鲱鱼身上。
正如之前所述,14世纪时,鲱鱼因为要在位于波罗的海入口的丹麦属狭长海峡内产卵,因此蜂拥而至(最多时将近1万吨),吕贝克等汉萨同盟的商人们将这些鲱鱼用盐腌渍,装入木桶中,运往欧洲各地贩卖,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然而,这些鲱鱼后来不再去丹麦领海产卵了。15世纪后,鲱鱼渔场移至外海的大西洋北海。在那里,从1月到3月,大量的荷兰渔船在北海西部的渔场用拖网捕捞鲱鱼。
荷兰人在船上去除鲱鱼的内脏,进行盐渍或醋渍加工,然后运往欧洲各地,赚取了巨额的利益。
读懂经济的POINT
宗教改革中,荷兰成为重视勤劳与禁欲的加尔文宗新教国,和西班牙之间进行了长达80年的荷兰独立战争,从而作为海洋国家实现了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