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论》中工业生产的循环经济思想

《资本论》中工业生产的循环经济思想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的论述,形成了“循环经济”思想。因此,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无论是生产资料的节约还是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都需要以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为条件。因此,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及基于市场交易网络的生产废料回收体系的建立,是工业部门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

《资本论》中工业生产的循环经济思想

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通过如何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原料和如何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来实现的。因此,要减小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就应该从如何减少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原料和如何减少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这两方面入手,即节约资源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的论述,形成了“循环经济”思想。

生产资料的节约首先可以通过改良劳动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来实现。在分析“协作”问题时,马克思就指出,协作可以引起生产资料的节约。“总之,一部分生产资料,现在是在劳动过程中共同消费的。”[38]生产资料的集中使用,可以减少因分别使用生产资料以及为生产资料而修建的各种建筑,同时也节省了因工厂分别使用生产资料而多占用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因工业生产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干扰。当代,产业集群因其更紧密、细致的分工协作而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证实了马克思当年的分析。

马克思把生产废弃物的再利用作为生产条件节约的一个重要源泉。“我们所指的生产排泄物,即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的新的生产要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39]关于生产废弃物,马克思举例说包括化学工业在小规模生产时损失掉的副产品,制造机器时废弃的但又作为原料进入铁的生产的铁屑,等等。

马克思看到,“原材料的日益昂贵,自然成为废物利用的刺激”[40]。当废弃物再利用的成本小于原材料的购买价格时,生产者会考虑以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取代原材料。而原材料的日益昂贵正反映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数量受到限制,这种限制显然不是来源于社会生产力不足,而是来源于自然生产力的下降。归根结底,是来源于人类耗竭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或者以超过自然界再生产的速度使用自然资源,从而导致原材料供给不足,价格上涨。(www.zuozong.com)

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需要在大规模社会生产的条件下才能实现。马克思指出:“这一类节约,也是大规模社会劳动的结果。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产生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才重新成为贸易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种废料,只有作为共同生产的废料因而只有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废料,才对生产过程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才仍然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41]生产废料再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也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42]。而只有在一个社会大量产生这种生产废料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转化的科技研发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不过,与马克思所处的机器大工业时代不同,当代的大规模社会生产既可以是大企业的生产,也可以是产业集群联结起来的众多企业的生产,更多的是通过市场交易网络紧密联结起来的许许多多不同规模企业的生产。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无论是生产资料的节约还是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都需要以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为条件。大量的生产废料要作为同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就需要有一定的产业集中度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业链延伸。因此,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及基于市场交易网络的生产废料回收体系的建立,是工业部门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人类对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工业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从而可以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