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时间的分配,生产要素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的,个人收入分配也要受到价值规律的重大影响。[34]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进行了论述,为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启迪。例如,马克思认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一条“自然规律”,而这一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这与我们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有理论上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强调商品交换中所有权、自由、平等的重要性,他认为,“从交换行为本身出发,个人,每一个人,都自身反映为排他的并占支配地位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交换主体。因而这就确立了个人的完全自由自愿的交易任何一方都不使用暴力”[35],是“处在平等的关系中”,“除了平等的规定以外,还要加上自由的规定”[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有许多重要的论述。第一,强调培育完备的市场体系。马克思指出“市场——它最初在经济学上作为抽象的规定出现——采取总体的形态”[37]。只有完备的市场体系才足以支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体系的完备性不仅指各类市场齐全和发育良好,还指它们之间处于有机的联系之中,相互作用而趋向动态一般均衡。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提出,要重点培育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展期货市场。迄今,各类市场业已存在,许多资源都是通过市场来进行配置的。第二,强调市场体系的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向市场主体开放机会,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公平竞争的权利,同时又让他们承担决策的风险;硬化预算约束,市场规则公开透明,商品和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第三,实施有效市场监管。监管是政府最为重要的微观经济职能,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消除垄断,保障食品、药品、环境和生产场所安全等。(www.zuozong.com)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今后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增强要素的流动性,以激发市场经济的内生动力。马克思在谈到利润的平均化,也就是资源动态配置过程时,强调以下两个条件的重要性:一是“资本有更大的活动性,也就是说,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另一个地点”;二是“劳动力能够更迅速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这就要求“社会内部已有完全的贸易自由,消除了自然垄断以外的一切垄断”,“废除了一切妨碍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或者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的法律”[38]。这些经典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市场经济运行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